慕课教育的内涵、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慕课教育的内涵、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在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和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慕课大潮以席卷之势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慕课“颠覆论”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浓烈,因此,克服慕课局限性、理清与整合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优化慕课的教育功能有赖于创建并推行慕课教育。慕课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以关联主义、人本主义和自我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托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以线上的慕课、微课和线下的翻转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育者指导下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效益的一种实践活动。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观察法,旨在揭示慕课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探讨慕课教育的发展趋势,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慕课教育载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慕课教育的概念,并结合其理论基础,提出资源共享性、复合学习性、自主性和效益性等特征;第三部分依据教育的构成要素,阐释慕课教育形态下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的内涵,构建其线上、线下结构关系;第四部分基于慕课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评价的深刻变革,从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教学形式的个别化、管理取向的问题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能力取向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等方面阐述慕课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慕课 慕课教育 个性化发展 学习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20
- 一、研究背景7-8
-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7
- (二)慕课、翻转课堂等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7-8
- (三)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8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一)研究目的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9-18
- (一)研究现状9-15
- (二)研究理论基础15-18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一)研究思路18
- (二)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慕课教育的内涵20-26
- 一、慕课教育的概念界定20-22
- (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20-21
- (二)慕课教育21-22
- 二、慕课教育的特征22-26
- (一)资源共享性22-23
- (二)复合学习性23
- (三)自主性23-24
- (四)效益性24-26
- 第三章 慕课教育的结构26-36
- 一、慕课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26-31
- (一)教育者26-28
- (二)学习者28-29
- (三)教育内容29-30
- (四)教育物资30-31
- 二、慕课教育各要素间的组合关系31-36
- (一)线上:“三角”和“多维网络”结构31-34
- (二)线下:“网状”结构34-36
- 第四章 慕课教育的发展趋势36-44
- 一、教育组织形式36-41
- (一)课程内容的综合化36-38
- (二)教学形式的个别化38-39
- (三)管理取向的问题化39-41
- 二、教育评价41-44
- (一)评价方式的多样化41-42
- (二)评价内容的能力取向42-43
-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道全;浅论学习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3期
2 唐世平;中国“国家学习能力”问题值得关注[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46期
3 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廖中原;求职时要大胆交流[J];农技服务;2004年09期
5 胡燕;樊允浩;李影;赵洁;;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习能力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王怡平;;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职业技术;2011年07期
7 徐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8 二谷贞夫;陈相武;;社会科学习能力的探讨[J];历史教学;1985年12期
9 董燕;;课间加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J];中国校医;1992年05期
10 马贵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探讨[J];历史教学;199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舜;诸晓南;;学习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A];2008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书;;浅议我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现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汤英;;心理教育与提高学习能力运行体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绍礼;宋学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结构及评价标准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张爱玲;;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孙娟芳;;浅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江文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8 柴亚军;;定位教师角色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我的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9 冯翠菊;;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法[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10 张翎;;浅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行之;学习能力与寿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董开军;不断提升学习能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张强;以增强制度学习能力防止新政“变形”[N];学习时报;2014年
4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浦昌寿;学习能力是成功之母[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本报记者 石晶;儿童厌学不是懒,而是学习能力落后[N];中国审计报;2001年
6 韦绍福(作者单位:自治区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着力提高学习能力[N];广西日报;2004年
7 涿州市劳动技工学校 张树元;谈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华凌;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能力吗?[N];科技日报;2007年
9 高伟;浅议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N];青岛日报;2007年
10 唐宋;提高学习能力[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大学生移动学习能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宋迎娟;提高不同层次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青峰;高考化学试题能力要求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4 廖丹;高一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英语元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刘倩然;顾客关系质量、学习能力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关春阳;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D];渤海大学;2016年
7 剧晓红;差错管理文化对个人差错报告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李双双;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可雇佣能力间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张鸽;慕课教育的内涵、结构及其发展趋势[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潘何伟;教材插图观察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3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