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研究
【摘要】: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处于低自尊水平。低自尊水平的大学生对自己持一种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不能正确全面的看待自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以团体动力学、以人为本咨询理论和人际相互作用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低自尊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向武汉市某高校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在272份问卷中挑选出自尊量表的得分处于25分以下的大学生共27名,对其进行访谈和筛选。最后确定16名低自尊大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跟对照组,采用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两组进行前后。对实验组的被试进行共计12次,为期约三个月的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照组被试不进行任何干预。团体结束后对12次团体咨询的录音以及团体成员的主观报告进行质性分析,探讨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低自尊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是否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以及非结构式团体咨询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1)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约90%的大学生处于正常的自尊水平,但是仍有约10%的大学生处于低自尊水平。(2)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提高低自尊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不仅具有立即性的干预效果还具有持续性的干预效果。(3)非结构式团体咨询之所以能显著提高低自尊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是希望重塑、团体凝聚力、人际学习、原生家庭的矫正性复现、行为模仿、宣泄、提高社交技巧、普遍性、信息的传递、存在意识因子和利他主义11个疗效因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非结构式 团体辅导 自尊 疗效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前言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2
- 2.1 自尊概述12-15
- 2.1.1 自尊的概念12-13
- 2.1.2 自尊对大学生的影响13
- 2.1.3 自尊的影响因素13-14
- 2.1.4 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14-15
- 2.2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概述15-20
- 2.2.1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含义15
- 2.2.2 团体咨询的特点15-16
- 2.2.3 团体咨询的类型16
- 2.2.4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理论基础16-17
- 2.2.5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的疗效因子17-19
- 2.2.6 团体咨询与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19-20
- 2.3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20-22
- 2.3.1 以往研究的不足20
- 2.3.2 研究假设的提出20-22
- 3 研究一: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低自尊大学生自尊干预的量化研究22-28
- 3.1 研究对象22
- 3.2 研究工具22-23
- 3.3 研究程序23-24
- 3.3.1 团体的基本介绍23-24
- 3.4 研究结果24-28
- 3.4.1 被试基本情况分析24-25
- 3.4.2 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25
- 3.4.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25
- 3.4.4 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25-26
- 3.4.5 实验组、对照组辅导前后差异比较26
- 3.4.6 团体成员反馈表26-27
- 3.4.7 追踪研究27-28
- 4 研究二:非结构式团体咨询对低自尊大学生自尊干预的质性研究28-38
- 4.1 研究问题和目的28
- 4.2 研究方法28-29
- 4.2.1 研究对象28
- 4.2.2 研究工具28-29
- 4.2.3 研究程序29
- 4.2.4 资料的处理29
- 4.3 研究结果29-38
- 4.3.1 非结构式团体咨询疗效因子的质性分析29-34
- 4.3.2 案例分析34-38
- 5 讨论38-40
- 5.1 干预效果的量化分析38
- 5.2 干预效果的质性分析38
- 5.3 不足与展望38-39
- 5.4 应用对策39-40
- 6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日忠;蓝建卓;韦善干;覃奠仁;;运用团体咨询技术对改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樊素娟;刘伟;;团体咨询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角斗俱乐部[J];电影文学;2000年02期
4 郭喜青;论心理教育课团体咨询教学方式的优势[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2期
5 李国强,佟玉强;团体咨询组长的基本条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杨晓梅;;团体咨询对完善大学生人格的作用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8 王平;冯艳皎;刘芳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9 陈静;蒋索;胡小亚;;团体咨询对收容教育女性自尊提升的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4期
10 刘伟;温斌;吕晶;谢钢;李晓波;周杏林;;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燕;;团体咨询中领导风格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李传银;;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白广明;;团体咨询成员选择初探[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高立新;;团体咨询在学校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何茜;;团体咨询在职务型犯罪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樊富珉;白羽;;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陶R押,
本文编号:737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3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