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6:22

  本文关键词: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 有效学习 教学策略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不断壮大。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相当普遍的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令人堪忧。本文即是在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分析造成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低效或有时候“负效”的原因,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探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全文分为五部分(包括导论和主体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和“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其中包括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的特点、有效学习的标准和特征、有效学习的发生条件的梳理。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被留置在原籍所在农村的6至16周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儿童。有效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产生成功体验,实现理智与情感统一的过程。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需要,而采取的引起、维持、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特点主要有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学校教育不到位和自我教育能力欠缺,在生活上的特点主要为亲情饥渴和社会环境不良。有效学习的判断标准包括明确学习任务、发挥学生自主性、会学,也就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成功体验和树立自尊自信满足情感需要,培养良好情意品质五方面。有效学习的特征是:自主性、建构性和目标性。有效学习的发生条件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条件就是学生的学习准备和积极的认知加工活动。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第二章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动机(目的)、学习态度(认知)、学习管理、学习支持五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问题具体有: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一般;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在学习动机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两极分化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不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知识价值观出现偏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亲子间的沟通互动欠缺;监护人监管不力;家庭亲情缺失,情感饥渴;学习自信心不足;父母榜样力量削弱;学校教育方式不当;人生观出现偏移。第三章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因素分析。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结合部分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态度和看法,重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因素,从学习者自身因素、教师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展开阐释。学习者自身因素包括态度因素、动力因素、情绪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教师因素包括价值引导、教学指导、学习师范、教学组织及学习反馈。师生关系重点是通过发展师生间良好的感情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第四章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基本教学策略分析。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学生提高其学习学有效性,针对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教师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精细化设置策略、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策略、教学方法的差异化选择策略、教学形式的个性化安排策略、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介入策略和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反馈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有效学习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20
  • (一)研究缘起9-11
  • (二)文献综述11-16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8
  • (五) 研究的理论依据18-19
  • (六)研究重难点和创新19-20
  • 一、相关概念界定20-30
  • (一)农村留守儿童20-24
  • 1.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20
  •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20-24
  • (二)有效学习24-29
  • 1.有效学习的定义24-25
  • 2.有效学习的标准和特征25-28
  • 3.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28-29
  • (三)教学策略29-30
  •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调查30-39
  • (一)调查设计30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30-39
  • 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30-37
  • 2.引起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原因分析37-39
  •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因素39-46
  • (一)学生39-41
  • 1.态度因素39-40
  • 2.情绪因素40
  • 3.策略因素40-41
  • 4.管理因素41
  • (二)教师41-44
  • 1.价值引导41-42
  • 2.教学指导42
  • 3.学习示范42-43
  • 4.教学组织43
  • 5.学习反馈43-44
  • (三)师生关系44-46
  • 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学习的基本教学策略46-51
  • (一)教学目标的精细化设置策略46-47
  •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策略47-48
  •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化选择策略48
  • (四)教学形式的个性化安排策略48-49
  • (五)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介入策略49-50
  • (六)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反馈策略50-51
  • 结语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霓;;关注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3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4 傅廷康;;谁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乡镇论坛;2006年15期

5 邹丽丽;李静;郁大海;;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年12期

6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7 ;关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世纪行;2007年02期

8 王生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9 武慧娟;;当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丁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寇冬泉;谭菊放;;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刘玉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困境[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廖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形态调查及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王双桂;;让留守的天空不再孤独——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戴娟;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问题[N];重庆日报;2007年

2 关威 王贵江 记者 秀霞;团省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3 吴晶晶;我国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何聪 盛若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杨文;我省部署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N];山西日报;2007年

6 曾曦;江西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进城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智慧;联合“会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湘潭日报;2007年

8 王高峰;市妇联发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N];新乡日报;2007年

9 记者 廖焕兵 通讯员 郭剑峰;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N];益阳日报;2007年

10 苏银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N];人民公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纪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杨文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晓萍;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曼曼;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邵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思考[D];云南大学;2012年

8 王焕霞;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李蔚波;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83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