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关于初一语文教育中的德育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07-07 17:27

 摘要:当前,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带来学校、学生道德水平的同步下降,早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当中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经济文化体制的弊端,更有家长、学校本身的问题。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德育 初中 语文教学 调查 思考
  
  校园内随地仍垃圾,课堂上随意大声说笑…,这是当前中小学非常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南昌市初一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力求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调查概况
  调查方式:发问卷调查,一对一咨询。
  受访人数:2所学校,2个班级,6个教学一线老师,60个学生。
  1、受访学生90%为独生子女。普遍稚嫩、娇惯、蛮横、心理承受能力差。
  2、缺少信仰。95%的同学崇拜明星。44%的同学明确将来想读大学,17%的同学对读大学没兴趣,43%的同学不确定将来要不要上大学,31的同学对未来职业没想法,仅有8%的同学将来想当科学家或老师。
  3、逆反心理严重。初中生青春初期和青春期特点显现,自主自立自强和逆反心理加重,有谈恋爱或谈恋爱倾向的达42%,有逃课、离家出走等现象的达26%。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方法简单甚至粗暴。古往今来,我们国家采用的教育方法几乎亘古不变,普遍都是采用“你说我听”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内容呆板僵化而不灵活生动,手法传统单一而不多姿多彩。理论说教严重,而缺少躬亲示范。师生之间单向灌输严重,而缺少耐心疏导。集体教育多,泛泛而谈多,个别引导不够。理论联系实际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少,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成了打“空对空”导弹。
  2、语文中的德育教育篇幅偏少,内容脱离实际。按照实际“道德理论”太空、太高、太干、太假。学生普遍不认同,无法产生共鸣。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甚至出现学生和学生家长认为老师讲的和社会现实是两回事,若按老师讲的去做,到社会上就寸步难行。
  3、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无法用考试分数来衡量。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来,至今未能有根本性改观,其根源就是个人的真正素质难以用分数来测查,素质的高低难以确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更难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人才的选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目标是拿分,老师的目标是提高升学率。于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不二真理。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而去背背那些条条杠杠。这些“道德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作用,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
  4、社会道德的滑坡,导致学生跟风严重。现代社会早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桌上书”,可以说已是“秀才不出门,悉知天下事”。由于电视、电话的普及,网络的方便快捷,带来中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相当广泛,几乎不逊色于成年人,往往学生的消息比老师还快。社会上不良风气和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个负面的新闻,有时甚至会让多年的正面教育顷刻瓦解。往往会觉得社会现状与自己追求的社会理想和希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对正面的教育会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思想意识。
  
  三、改进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面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德育问题,全国各地教育界都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实践。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多方借鉴众多同仁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1、实行趣味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育教育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列举生动的德育故事。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围绕教学主题,布置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所听、所想,让学生自己谈感想、写作文,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初一语文一篇《金色花》的课文,谈及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要变成金色花的奇想,学生们便热烈而积极地讨论探索。故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好思想、好道理,在不知不觉中,生动活泼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润物细无声”成为现实。
  2、引导辩证思考。实行“灌”和“导”相结合,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要求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甚至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去认识,去思考。教师通过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与整体性,准确把握明确各篇章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导辩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单一的学知识,转化到会学、会用知识,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观。通过教师三言两语的点拨,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
  3、拓宽德育教育领域。当前,我们教学中往往把德育教育放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放在小小的几十篇课文中。这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必要内容和重要补充。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笔耕论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在轻松、愉快的课外阅读中提高思想觉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适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阅读作品情节、内容的同时,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使学生收到实效。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老师将更不断提高自身以应对新问题。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起始,初一的语文教育更将在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本文编号:2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2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