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适应性调查
本文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适应性调查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高中教师 适应性 课程资源 评价制度
【摘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适应、适应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通过对重庆市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总体适应良好,但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不均衡,教师自身素质、学校配套课程资源、现行评价制度等对教师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从政府、学校、教师及课程设计人员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的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儒学课程思想研究”(EHA130392);项目负责人:樊亚峤
【分类号】:G632.3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目前,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重庆市从2010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了解与把握当前高中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民;;新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2 彭辉;王渊;;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三大转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年01期
3 侯颖;;新课程教学的三个误区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8期
4 邓泽军;贯彻新课程改革应防止几种倾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谭敦舫;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年06期
6 董淑花,曾诚,黄依林;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现状分析[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7 龙喜平,李菊花,刘代锋;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孔凡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9 刘星;培养健全、独立、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10 谭美云;当前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阻力与压力[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际;;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制度建设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阳勇华;;“体验”与“生成”——让课堂回归本真——也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3 石芳香;;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物理[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书明;;校长应做新课程改革的领头雁[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5 庞非;;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教研组建设新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1)[C];2013年
6 万仙昌;;理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郭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个体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8 阳勇华;;“体验”与“生成”——让课堂回归本真——也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郭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个体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金平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袁浦中学;警惕新课程改革中的双面孔[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谢安聪 张小娟;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N];延安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4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5 武广慧;通化市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吉林日报;2010年
6 潘静;六中新课程改革结硕果[N];蚌埠日报;2006年
7 杜少华邋苏献智;全面提升师生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N];周口日报;2008年
8 何光良;我州高中新课程改革今秋实施[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9 杨梅;省锡中被教育部确定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板校[N];无锡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求思文化”助新课程改革扬帆远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娜;韩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冬梅;论新课程改革的阻力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跃飞;新课程改革遭遇教师冷落状况的文化学检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阮茜;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的教师评价问题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强强;西部农村地区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新帆;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新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解孟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陈庄瑜;高中新课程改革执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8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18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