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考文理不分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蕴

发布时间:2018-01-02 08:23

  本文关键词:高考文理不分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蕴 出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考 文理分科 历史逻辑 人才选拔培养 基础教育


【摘要】:纵观高考建制以来考试科目的分合演变,历经了"不分——两分——三分——两分——不分"的过程,基本按照"追求考试效率——注重考试科学——回归考试本真"的历史逻辑演进,且呈现出分多合少、分时议合、合时议分的特征。新高考试点不分文理科,是复杂的政治变革、社会变化、文化变迁、教育发展以及制度尝试与制度学习的综合产物,并非是简单的历史回归。它既符合世界大学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基本范式,也符合国际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是基于时代变迁对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变化的适应性回归。从不同视角来看,高考文理不分具有多重现实意蕴: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健全高考选才功能,推进高考制度现代化;有利于建立平等知识观,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Abstract]:Throughou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xamination subjects, after the "no two points-three points-two points-no division" process. Basically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logic evolution of "pursuing examination efficiency-paying attention to examination science-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truth of examination", and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ring more and less, sharing time and sharing time,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not divided into arts and science. It is a complex product of political change, social change, cultural chang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attempt and institutional learning. It is not a simple historical return. It not only accords with the basic pattern of setting up the subjects of the world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but also accords with the basic law of the international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It is based on the adaptive regression of the change of times to the target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train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as many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t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beneficial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t is helpful to perfect the function of selecting talents and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qual knowledge concep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alent training.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CAA140117
【分类号】:G632.474
【正文快照】: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自2017年起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到2020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其中,关于深化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指定率先在上海、浙江试点“不分文理科”。这意味着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雄鹰;王颖;;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的综合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年18期

2 李木洲;;高考制度现代化:内涵、特征与目标[J];教育研究;2016年07期

3 牛悦;於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年02期

4 李木洲;;新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应对[J];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06期

5 李雄鹰;孙燕超;;台湾高校入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变革与特点[J];教育与考试;2016年02期

6 叶波;范蔚;;近代中国普通中学文理科分合的文化探析[J];教育学报;2011年05期

7 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8 张亚群;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5年06期

9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10 高耀明;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述略[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树峰;宏观教育政策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李敏;;基于创新型人才需求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15期

2 李木洲;张悦;;高考文理不分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尹达;;“新高考”的价值取向、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白文苑;;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17期

5 李雄鹰;;基于公平的自主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建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田建荣;;高考体制变革:从统一招生到分类考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宋洁绚;;高考政策网络与治理进路[J];高校教育管理;2017年03期

8 蔡君荣;蔡键;;高校创业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省X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年04期

9 薛立森;;浅论如何构建适应新高考的课堂模式[J];考试周刊;2017年31期

10 郑甲成;程昕昕;;地方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焦炜;课程改革的政治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冬U,

本文编号:1368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68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