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物理部分)的探究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8:18

  本文关键词: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物理部分)的探究教学研究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 探究教学 教学实验 议题资源


【摘要】:发展的科技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争议的问题,由于科技应用本身存在缺陷和不完善,或者是因为人的背景,地位,道德的不同,导致对问题的态度和意见出现了分歧,做出不同的决定而产生的争议,这就是“社会性科学议题”。如海洋开发、转基因食品、手机辐射等。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就需要通过社会科学议题的学习教来培养学生处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能力,而科学教学就是这种学习的载体之一。论文首先研究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相关概念,阐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的重要性。在探究性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在中美初中教材对比研究基础上,梳理出了初中科学教材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资源做出教学参考。最后,结合作者提出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策略,选取具体的议题,开展教学设计并具体实施,并通过教学实验,对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课堂案例教学,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进行辩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的非形式推理能力得到提升,对于议题涉及的知识的认知也有提高,论文提出的探究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得到了验证。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探究教学研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ves has brought a lot of controversy, because the technology itself is flawed and imperfect, or because the background, status, moral problems lead to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opinions diverged, make different decisions arising from the controversy, this is "social science issues." such as ocean developm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mobile phone radiation. These students face complex issues to make reasonable judgments, requires the adoption of social science issues to teach lear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dealing with social scientific issues, and the carrier of science teaching is learning.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social scientific issues,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cientific issues. On basis of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put forward in the social and scientific issues in the open The exhibition 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on the basis of Sino US Comparative Stud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sort out in science textbook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ocial science issues make teaching reference resource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scientific issues presented by the author to carry out inquiry teaching strategies, selection of specific topics, teaching design and concre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d through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statistical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have to enhance the social scientific issues of informal reasoning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multi angle thinking, but also improve the issue relates to the knowledge, to explor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dissertation are the verification in teaching. Therefore, the subject of social science for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of inquiry teaching is a topic worthy of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芳;浅谈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刘达临;性科学与四化建设[J];求索;1986年05期

3 杜恒贵;黑龙江省性科学学会正式成立[J];社会;1987年03期

4 穆瑶;;甘肃省性科学学会在兰州成立[J];西北人口;1992年04期

5 徐天民;现代性科学对人类性现象的若干探讨[J];中国性科学;2004年07期

6 魏诺;周恩毅;;线性科学与非线性科学哲学思想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戴文葆;;性科学知识的传播应受重视[J];读书;1986年03期

8 史成礼;性科学的社会作用[J];社科纵横;1989年02期

9 仝宁宁;;捕捉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微妙点[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11期

10 朱玉成;;社会性科学议题:科学教育的新视野[J];人民教育;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William;;美国性科学进展[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楼春友;;展望性科学的未来扶持发展[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吴阶平;;希望与祝福[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4 吴阶平;;性科学[A];第一届全国不孕不育与生殖健康高级论坛(成都)论文集[C];2006年

5 吴依云;;基于案例的技性科学研究[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6 张世英;;试谈孙思邈的性科学与保健益寿论——我国与世界上早期最系统的性科学缔造者[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宜秀萍;我省首家性科学健康教育基地落成[N];甘肃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童岱;性科学网站该不该禁[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周婷玉;网站不得借性科学研究名义传播色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李庆生 秦国政;云南中医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性科学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舒天翼;网上医疗保健拒绝传播淫秽信息[N];解放军报;2009年

6 记者 潘从武 实习生 李建宙;不得截留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N];法制日报;2011年

7 朱玉;步行最利于健康的运动[N];北京科技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文千;技性科学发展中的义利之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朱晓娟;基于"做中学"的幼儿园整合性科学教育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吕晓航;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物理部分)的探究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玉成;科学教育的新视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D];吉林师范大学;2013年

5 钱奇兰;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李娜;中国高中生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解决及其与科学本质观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熊燕;《性科学概论》课程对大学生内隐—外显性态度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施容;中学生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的论证能力调查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82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82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