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体育纳入高考选考科目热议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13 16:01
【摘要】: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下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焦点,现实倒逼改革催生学校体育教育界将体育纳入高考设想的生成。针对将体育纳入高考的逻辑起点,以及现行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体育纳入高考的现实困境等进行详细评析,研究得出,以学生体质健康的增长不应成为体育纳入高考的逻辑倒推基点,以体育一己之力难以扛起增长学生体质健康增长之重任,现若将体育纳入高考将存在着难以使高考制度改革深入,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推进,致使高考运行成本的增加及其操作执行难以实施等问题。作为衡量学生身体素质中耐力素质的长跑项目不适宜也不应当成为体育纳入高考的选考科目,体育纳入高考之愿景虽美好,但付诸于实践之路依然漫长。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reality forces the reform to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bring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In view of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bring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of bringing sports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hould not be the logical base point of bring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bear the heavy task of increasing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ily with the streng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s brought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education fairnes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the running cost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carrying out the operation. As a measure of students' physical stamina, long distance running is not suitable and should not be included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lthough the vi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good, it is still a long way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基金】:长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凌飚;高考改革:反思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夏永庚;对"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的质疑[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4 王俊;也议"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5 顾建辛;对"3+X"高考改革的几点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6 郑若玲;高考改革必须凸显公平[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谢太光;关于高考改革的新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期

8 胡祖虔;;从高考改革看我国社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11期

9 樊本富;统一与自主:高考改革之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轩;;论高考与稳定的关系[J];中国考试;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世晔;冯伯麟;;高考改革社会调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朱华山;朱金陵;冯用军;;高考作为大规模测验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以云南高考30年历程为例[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4 钱钟;;实践是高考改革的试金石[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5 黄锦章;;广东高考改革初探[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6 戴家干;;公正公平,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7 桑自澍;;我国高考改革的几个成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王极盛;;高考成功规律的探讨——论心理素质在高考中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9 袁寅生;邵桥珠;;理性认识高考应如何改革——兼与宋晓梦先生商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谢开润;;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覃红霞;高考与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熊丙奇;高考不再“性命交关”之后[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徐光木;高考,你三十而立了吗[N];法制日报;2007年

4 郭之纯;高考改革不能简单地“一变多”[N];工人日报;2006年

5 志灵;高考改革:别脱离公平性空谈素质考核[N];解放日报;2006年

6 曹林;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应有基本改革理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何勇海;“三年七次高考”行得通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戴家干;高考需要改革而非“革命”[N];人民日报;2007年

9 王芳;高考 弹指三十年[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 叶雷;恢复高考的历史细节给高考改革的启示[N];珠海特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和生;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李峻;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楠;公共政策过程理论视阈下中国异地高考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廖元锡;新课程高考方案及考试大纲对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实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和生;“举国大考”的民本回归[D];中南大学;2008年

2 顾京慧;高考特长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晓;从“3+X”高考改革试论培养中学生的综合能力[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君玲;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政策的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廖同云;高考导向功能异化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兰;江苏省现行“3+2”高考改革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欧颖;我国当前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榕榕;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庆根;新时期高考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李鹏举;关于山东省高考恶性竞争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32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