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价值链”式系统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南外经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拉兹·罗滨逊,陆岷峰;关于跨文化理解[J];德州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2 康宁;;译者对源文本跨文化理解的哲学诠释学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S1期
3 赵伟民;俞晓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理解[J];国际人才交流;2012年12期
4 吴学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教育策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3年06期
5 张圣华;关于文化自觉与跨文化理解问题——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庆本博士[J];神州学人;2003年03期
6 谢国先;;跨文化理解中的名称系统——谈《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的译名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梁志华;;跨文化理解(CCU)教学在中国:问题与办法[J];吉林教育;2008年16期
8 王颖;;跨文化理解与英语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刘晖;艺术教育:创造力培养与跨文化理解[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刘会英;;培育跨文化理解能力——论课语整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杨晨光;推动不同民族不同文明跨文化理解[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杨桂青;跨文化理解是一种冲突预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永泉;角色扮演中的跨文化理解[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7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7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