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原型意象解读研究—重点解读“月”与“黄昏”
发布时间:2020-02-12 18:45
【摘要】:一些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使用,并因此具有了约定性和文化的原型特质,从这一角度来观照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意象,的确有不少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反复出现,并在承续中获得了稳定性。本论文的第一章有两节,第一节主要探讨原型意象的内涵、特征和分类等基本问题,第二节研究原型意象的置换方式,原型意象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发生置换。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选取了教材中的月意象和黄昏意象,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月意象和黄昏意象进行梳理,从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探讨其成为原型意象的缘由。第四章先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原型意象解读的影响,再探讨教师创设解读情境。通过语文教材中典型原型意象的整体感知,能让解读对象跨越时代的鸿沟和隔阂,在历史进程中熟知原型意象的内涵,给解读者提供了一把解开文本解读的钥匙。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3
本文编号:2578908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成秀萍;;论原型批评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2 许智银;;唐代送别诗的原型意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张杰;原型体验与意境创造[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4 犹家仲;两种原型观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J];国外文学;2000年01期
5 杨丽娟;;“理论之后”的原型-文化批评[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本文编号:2578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7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