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的区间型多属性决算模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胜洪;张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变迁[J];教学与管理;2013年36期
2 严卫林;;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三倾”工程[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9期
3 戴南海;;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基于对湖南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调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8期
4 樊红;;德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1期
5 杨令昕;;芬兰中小学教师培养经验分析[J];群文天地;2011年23期
6 刘健;宋孝金;陈艳权;;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J];海峡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唐京伟;;台湾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介绍[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X5期
8 闫书广;;完善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政策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6期
9 袁德润;;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中的实践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年07期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J];湖南政报;2005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唐景莉;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实现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魏海政;威海“初升本”吸引“优者从教”[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杜永军;两千多中小学教师“进学堂”[N];民主协商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雯雯;六年制小学教师培养中“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8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5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