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5:2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学科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无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后出现的众多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一般又称为学案导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真正实现了从“教”转向“学”的转变,还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学会自主学习。另外,微课作为近新出现的教育技术,虽逐渐地应用于实际课堂,但在地理课堂中应用还很少。两种教学模式具有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导学案与微课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求知的能力,注重师生在课堂的互动交流,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但是,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资源,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应用,无法彻底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巧妙的将微课的独特优势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的优势进行融合与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创建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从新的角度应用微课为微课的实践应用提出了新的出发点。为更好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微课导学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本研究分别利用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在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微课导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总结归纳了与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作为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2)根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及微课的特征分析,以及根据二者的优缺点出发实现优势互补,分别从以下方面提出结合的相关策略:利用导学案与微课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增强理解;以微课为点,导学案为面,为学生学习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利用各自具有的特点实现动静结合,实现对教学难点的掌握。(2)分别围绕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拓展案进行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并结合高中自然地理学的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一课为例制作微课,进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创建并在地理课堂中付诸实施并检验实施效果。(3)本文以石河子市第一中学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及其问题。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的推广困难、高中信息技术条件落后、制作微课的素材短缺等问题,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做出结论与展望,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不断完善与打磨,使得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服务。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


究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搜集了有关书籍、资料及信息资源,认真研读有关,在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的实际状况,采用以下进行研究:献法: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查阅关于微课和“微课导学”与地的文章,论文,专著等。国内外文献的搜集对于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动向与未来发展趋势,都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查法:包括数据调查分析、问卷调查分析、访问调查分析等多种研究调查,深入了解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并进,根据数据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理统计法:利用 SPSS 和 Excel 等软件精确分析问卷所收集的数据,究结果更加有科学依据。技术路线

知识结构图


1.教学内容分析(1)高中地貌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地貌学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地理学中占着重要地位,地貌学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故本文特选取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山地的形成》一课,这一节内容往往是每年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是自然地理学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教版与湘教版都着重讲述了这一内容,《山地的形成》主要是以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地质构造形成为例,根据地质构造形态来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学习时间上,有关地貌学的内容占据了学生高一上、下两学期的课时总量;纵观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卷,11 道选择题中有关地貌学内容约占 4~5道;在地理课野外实践中,地貌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综合题中,三道小题中必定会涉及到地貌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地貌学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2)知识结构与内容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不管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应掌握该学科的结构。”本研究既已选《山地的形成》一课为考察内容,在展开微课导学模式之前就更应该理解本节的知识结构,其知识结构如图 4-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5;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4期

2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3 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4 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5 方拥香;;基于微课的导学模式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年06期

6 刘名卓;祝智庭;;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7 吴鹏泽;;基于视频公开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1期

8 黄琦冰;;基于微课 导学案模式教学的“微”型翻转探析——以高中《经济生活》“加强宏观调控”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9 李舒波;;“导学案”的源起、意义、问题及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4年21期

10 祝智庭;贺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秀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5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95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8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