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嵩山文化的地理校本课程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0:5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结构的调整,校本课程在中小学的地位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我国传统学校管理中不存在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权属于国家所有,作为学校不敢轻易去碰触这项权利。对于学校及家长而言,不受重视的地理学科更是如此。缺乏特色的地理课程,犹如鱼缺少了水,会埋没了学生的个性,降低地理学科的特色。虽然,很多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热情很高。但是一线教师重实践而轻理论,导致能力有限,这成为了制约校本课程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对校本课程理论进行研究。嵩山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师课程开发的热度,提高创新,更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认识独特的嵩山文化。基于嵩山文化独特的育人价值和校本课程实施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登封市区和辖镇的7所高中及13所初中为调查对象,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实践和过程模式的理论为基础,具体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嵩山文化校本课程构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登封市区和辖镇的7所高中(包括重点和普通高中)以及13所初中进行了走访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98份,收回教师问卷9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同时从以上学校选取不同班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2%。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对部分地理教师进行了有关问题的追踪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是:教研员、骨干教师以及一线年轻教师。访谈方式以面对面交流为主,以电话、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为辅而进行。根据回收的问卷、现场观察及访谈所得信息,做出统计分析,分析该市基于嵩山文化下地理校本课程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嵩山文化校本课程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师资水平和教师精力有限,没有充足的课程和实践经验;二是教师校本开发能力不足,关于课程开发的认识理念较为落后;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重视不够,投资力度小;四是家长不够重视,没有与家长及时沟通;五是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保证课程构建的质量。结合实际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校本开发难度大、传统课程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课程意识不足以及家长的反对。在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一是构建良好的学校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地理元素的建设;二是学校及领导的重视,加大经济投资力度;三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加强生活化教学,加大教师技能培训力度,加强老师的钻研意识和才能以及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四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即强化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参与和优化教学方法;五是家长的支持,要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提升家长的校本参与度和热情;六是加大社会人士帮助力度,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本文创新之处:一是大大地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拓宽了乡土地理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大参考,也为本地区校本课程建构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二是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嵩山文化中被遮蔽的教育价值得以发挥,使学生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养成综合思维的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从而呼吁更多的地理爱好者去重视本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传承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以嵩山文化为源,以学生探究为要,对构建校本课程有着不容低估的作用。期望通过本研究,提高学校有关部门及领导对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关注投入校本研究上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多学科及长时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基于嵩山文化的地理校本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5
【图文】:
图 2-1 国内近 20 年校本课程相关文献数量年份变化表从国内近年 5 年校本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论文研究内容上来看,我们将其分为类,分别是: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案例研究三大类。研究切入点主要是是校
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程度
学生对地理校本课程和嵩山文化的认知程度
本文编号:2745859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5
【图文】:
图 2-1 国内近 20 年校本课程相关文献数量年份变化表从国内近年 5 年校本课程研究所涉及的论文研究内容上来看,我们将其分为类,分别是: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案例研究三大类。研究切入点主要是是校
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程度
学生对地理校本课程和嵩山文化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范佳午;杨明全;;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7期
2 李栋;杨道宇;;中小学校本课程理解: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年02期
3 何平;;校园生活地理小课程的育人价值——以“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为例[J];地理教学;2015年03期
4 李永康;;初中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探索——以北京市三帆中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9期
5 刘翠梅;;从新加坡地理课程特色引发对我国地理校本课程展开的思考[J];华章;2014年08期
6 彭尚炯;;乡土文化:得天独厚的优质课程资源——试论虞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年02期
7 王朝辉;李哉平;;基于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以浙江省精品课程《山水宁溪》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年03期
8 叶波;范蔚;;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汤立宏;;从6个角度提升教师课程意识[N];中国教师报;2018年
2 覃岩峰;;搭建对话平台 筑牢文化自信[N];郑州日报;2017年
本文编号:2745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4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