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模糊限制语对缓解高中英语课堂焦虑的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3:24
【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不仅受到学习者的智力和才能的影响,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已开始研究情感因素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在所有的情感因素中,焦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情感变量之一。英语学习是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根据笔者的观察,高中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焦虑问题。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缓解高中英语课堂焦虑的方法,然而很少有学者注意到模糊限制语在课堂的运用对缓解英语课堂焦虑的作用。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可以保护学生的面子从而缓解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为此,笔者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去研究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在缓解高中英语课堂焦虑的作用。另外,根据情感过滤说,低焦虑水平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模糊限制语对缓解英语课堂焦虑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次研究也会分析讨论学生成绩的变化。总体来看,本次研究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模糊限制语在高中英语课堂的使用情况是什么?2.模糊限制语在课堂中的使用对高中英语课堂焦虑有什么作用?3.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对英语学习成绩有怎样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采用一些量具去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FLCAS用于测试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水平。两次月考成绩是用来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了发现学生英语课堂焦虑以及英语学习成绩的变化,作者选择了光明中学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级为对照班,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班。这两个班级在实验之前有相似的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和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是,英语老师在实验班的课堂上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将被录音机记录下来。最后,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和英语学习水平在实验结束后再次被测试,其目的是观察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和英语学习水平是否发生变化。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程度在实验班得到了明显缓解。相比,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在对照班几乎没有变化。此外,随着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水平的降低,他们的英语成绩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本篇文章的研究结果也为缓解学生英语课堂焦虑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在本文结尾部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希望可以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一些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莹;;从语用功能视角论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中旬);2013年09期

2 顾敏;周红;;英汉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邓琳;谢秋恩;;中国英语高水平大学生口语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吴蕾;张继东;;论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差异——基于COLSEC与COCA的对比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吴淑芳;;英语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评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闫静;;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成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7 黄洪;;影响课堂英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因素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胡慧玲;戴运财;;教师话语中的面子威胁行为及策略探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胡艳芬;;积极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熊惠兰;;大专生英语课堂焦虑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翠翠;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师话语中的礼貌策略[D];海南大学;2014年

2 刘海;课堂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刘倩倩;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礼貌策略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4 刘晓怡;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课堂焦虑的缓解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婉莉;礼貌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学芹;一项关于动机和焦虑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辉进;语言焦虑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4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54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