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奖惩方式对中学生锻炼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4:16
社会进步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弊端,人们习惯了网购替代“逛”街、外卖替代“做”饭或者“去”食堂吃饭、手游或桌游替代“户外”游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捧着手机或者电脑过一天。这种趋势同时呈现非常令人担忧的“青少年化”。而这部分缺失了的身体活动,会使青少年在远离健康的路上愈走愈远。青少年群体是祖国未来繁荣发展的核心,如何让青少年真正的爱上健“体”,并能“走心”的参与锻炼则成为青少年体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有关锻炼动机的研究从起初对锻炼动机的理论模型的探讨,到锻炼动机量表检验、修订,逐渐转向具体领域内容的应用;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更多倾向于在校大学生、儿童和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本研究采用以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的方法针对中学生的锻炼动机,提出三种奖惩干预方式(以惩为主:25%奖励+75%惩罚、以奖惩对半为主:50%奖励+50%惩罚、以奖为主:75%奖励+25%惩罚)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100名高一学生和海外国语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学校100名初一学生实施三个月干预,并经过无干预的6周进行追踪测试,同时使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他们的能量消耗作为客观生理指标,以期从...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动机
2.1.2 锻炼动机
2.2 理论基础
2.2.1 锻炼动机的理论基础
2.2.2 奖惩的理论基础
2.2.3 锻炼动机和奖惩的分类
2.3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中学生锻炼动机的研究现状
2.3.2 有关奖惩的研究现状
2.3.3 奖惩影响动机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文献资料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4 技术路线
3.5 实验设计
3.5.1 实验被试与分组
3.5.2 实验变量的选取与测评
3.5.3 实验过程与控制
4 结果
4.1 中学生实验前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分析
4.1.1 中学生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
4.1.2 中学生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实验前测
4.1.3 中学生不同性别锻炼动机与能量消耗的T检验
4.1.4 中学生不同分组的实验前组间情况方差分析
4.2 中学生奖惩干预后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情况分析
4.2.1 初中女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2 初中男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3 高中女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4 高中男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5 实验后测的组间比较
4.3 中学生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分析
4.3.1 初中女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2 初中男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结果分析
4.3.3 高中女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4 高中男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5 中学生追踪测试的组间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中学生锻炼动机的特点
5.2 不同奖惩方式对中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
5.3 不同奖惩方式对中学生锻炼动机的有效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 彭春政. 武术研究. 2017(11)
[2]概率奖赏任务及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应用研究[J]. 范乐佳,张蓓,欧阳紫榕,罗兴伟,李欢欢,张江华,熊燕,罗伏生,王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3]体育锻炼动机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J]. 王海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0)
[4]焦虑情绪对奖赏学习的影响[J]. 古若雷,徐鹏飞,徐蕊,施媛媛,杨紫嫣,王娱琦,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4)
[5]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J]. 应梦婷,江光荣,于丽霞,鲁婷. 心理学报. 2016(03)
[6]不同目标结构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J]. 刘士龙,张志伟,于连坤,门杰.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6)
[7]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动机理论的观点[J]. 阳家鹏,向春玉,徐佶. 体育与科学. 2015(04)
[8]奖赏预期调节局部注意干扰效应[J]. 纪丽燕,陈宁轩,丁锦红,魏萍. 心理学报. 2015(06)
[9]奖惩对行为抑制及程序阶段中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J]. 谷莉,白学军,王芹. 心理学报. 2015(01)
[10]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J]. 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黄博,杨东.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博士论文
[1]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D]. 王晓波.上海体育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初中生体育参与动机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 于冉.首都体育学院 2017
[2]奖惩动机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与教育启示[D]. 宫显阳.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盐城市主城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研究[D]. 杨亚芹.苏州大学 2016
[4]奖赏联结与工作记忆在注意引导过程中的作用[D]. 王雪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同伴在场及奖赏结果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D]. 李永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奖惩线索调节认知控制权衡[D]. 章鹏.天津师范大学 2016
[7]奖赏动机对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D]. 宋洪文.西南大学 2015
[8]奖励机制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晨.华中师范大学 2015
[9]奖励刺激对小学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D]. 姜桂秋.辽宁师范大学 2015
[10]不同奖励方式、奖励实施者对合作秩序建立的作用[D]. 潘昌明.浙江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05487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动机
2.1.2 锻炼动机
2.2 理论基础
2.2.1 锻炼动机的理论基础
2.2.2 奖惩的理论基础
2.2.3 锻炼动机和奖惩的分类
2.3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中学生锻炼动机的研究现状
2.3.2 有关奖惩的研究现状
2.3.3 奖惩影响动机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文献资料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4 技术路线
3.5 实验设计
3.5.1 实验被试与分组
3.5.2 实验变量的选取与测评
3.5.3 实验过程与控制
4 结果
4.1 中学生实验前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分析
4.1.1 中学生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
4.1.2 中学生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实验前测
4.1.3 中学生不同性别锻炼动机与能量消耗的T检验
4.1.4 中学生不同分组的实验前组间情况方差分析
4.2 中学生奖惩干预后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情况分析
4.2.1 初中女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2 初中男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3 高中女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4 高中男生干预前、后测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
4.2.5 实验后测的组间比较
4.3 中学生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总体情况分析
4.3.1 初中女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2 初中男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结果分析
4.3.3 高中女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4 高中男生实验后测、追踪测试锻炼动机和能量消耗的结果分析
4.3.5 中学生追踪测试的组间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中学生锻炼动机的特点
5.2 不同奖惩方式对中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
5.3 不同奖惩方式对中学生锻炼动机的有效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决定理论框架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 彭春政. 武术研究. 2017(11)
[2]概率奖赏任务及其在中国大学生样本中的应用研究[J]. 范乐佳,张蓓,欧阳紫榕,罗兴伟,李欢欢,张江华,熊燕,罗伏生,王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3]体育锻炼动机对青少年运动量及有氧适能的影响[J]. 王海滨.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0)
[4]焦虑情绪对奖赏学习的影响[J]. 古若雷,徐鹏飞,徐蕊,施媛媛,杨紫嫣,王娱琦,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4)
[5]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J]. 应梦婷,江光荣,于丽霞,鲁婷. 心理学报. 2016(03)
[6]不同目标结构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J]. 刘士龙,张志伟,于连坤,门杰.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6)
[7]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动机理论的观点[J]. 阳家鹏,向春玉,徐佶. 体育与科学. 2015(04)
[8]奖赏预期调节局部注意干扰效应[J]. 纪丽燕,陈宁轩,丁锦红,魏萍. 心理学报. 2015(06)
[9]奖惩对行为抑制及程序阶段中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J]. 谷莉,白学军,王芹. 心理学报. 2015(01)
[10]奖励影响注意选择的认知加工机制[J]. 范玲霞,齐森青,郭仁露,黄博,杨东.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博士论文
[1]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追踪任务技能学习的影响[D]. 王晓波.上海体育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初中生体育参与动机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 于冉.首都体育学院 2017
[2]奖惩动机对青少年认知控制的影响与教育启示[D]. 宫显阳.天津师范大学 2017
[3]盐城市主城区中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研究[D]. 杨亚芹.苏州大学 2016
[4]奖赏联结与工作记忆在注意引导过程中的作用[D]. 王雪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6
[5]同伴在场及奖赏结果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D]. 李永梅.山东师范大学 2016
[6]奖惩线索调节认知控制权衡[D]. 章鹏.天津师范大学 2016
[7]奖赏动机对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D]. 宋洪文.西南大学 2015
[8]奖励机制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晨.华中师范大学 2015
[9]奖励刺激对小学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D]. 姜桂秋.辽宁师范大学 2015
[10]不同奖励方式、奖励实施者对合作秩序建立的作用[D]. 潘昌明.浙江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05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0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