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探究 ————以人教版、苏教版、统编本七年级(上)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27 19:42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它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积淀下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更是语文教育得以进行的重要媒介,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科书编制是否完善合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国内虽然出现了多个语文教科书版本,但总的来说,语文教科书主要由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就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起着“助教利学”作用的助读系统是学习其他系统的基础,它不仅揭示了教学目标、再现了教学内容,还引导了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统编本使用之前,我国在“一纲多本”的策略下,影响较大、使用范围较广的语文教科书主要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过,对于教科书中的助读系统,很多教师对其并不太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这一部分,而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其对于助读系统的利用情况就更糟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助读系统的含义
二、助读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助读系统
二、现代助读系统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价值意义
一、利于教师确定教学方向
二、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三、利于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四、利于增强课堂内外互动
第二章 三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同助读要素的共时比较
第一节 三版教材整体编排介绍
第二节 三版教材相同助读要素的比较分析
一、单元导语比较分析
二、注释比较分析
三、插图比较分析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守正出新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要素的变化与分析
一、提示类要素的变化
二、补充性资料类要素的变化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要素变化的原因探究
一、主治读书少,兼治不会教
二、导学搭支架,素养立意,以生为本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实用反思
第一节 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的思考
一、丰富编辑理念,满足知识需求
二、创新助读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优化知识结构,提供方法策略
第二节 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的建议
一、教读课文时,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及预习中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时,提示学生研读旁批与阅读提示
三、落实“1+X”的阅读教学理念,向课外阅读延伸
四、重视插图,充分发挥其助读效果
五、综合利用助读系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1327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助读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助读系统的含义
二、助读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助读系统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助读系统
二、现代助读系统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价值意义
一、利于教师确定教学方向
二、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三、利于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四、利于增强课堂内外互动
第二章 三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同助读要素的共时比较
第一节 三版教材整体编排介绍
第二节 三版教材相同助读要素的比较分析
一、单元导语比较分析
二、注释比较分析
三、插图比较分析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守正出新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要素的变化与分析
一、提示类要素的变化
二、补充性资料类要素的变化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要素变化的原因探究
一、主治读书少,兼治不会教
二、导学搭支架,素养立意,以生为本
第四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实用反思
第一节 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的思考
一、丰富编辑理念,满足知识需求
二、创新助读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优化知识结构,提供方法策略
第二节 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的建议
一、教读课文时,充分利用单元导语及预习中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时,提示学生研读旁批与阅读提示
三、落实“1+X”的阅读教学理念,向课外阅读延伸
四、重视插图,充分发挥其助读效果
五、综合利用助读系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51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75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