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2:26

  本文关键词: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王崧舟 诗意语文 教学设计 认知工具


【摘要】:2016年1月31日,一则有关小语届泰斗人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的消息引起了强烈反响:王菘舟老师即将辞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一职,到杭州师范大学担任教授!也是当今中国由中小学特级教师直接转变为大学教授的第一人,虽然业内人人仰慕的偶像级人物离开了小学教育一线,转而走向大学讲堂培养年轻教师,他的“诗意语文”教育理念却得到更多人的重视。王菘舟,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等殊荣。因其课堂的无穷魅力,全国各地的追随者无数,是当今中国小语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于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教育理念,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主要从“诗意语文”的具体课例、文本细读、教育思想等方面开展研究,而对其阅读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却比较匮乏,而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种现状,本论文以笔者对王崧舟老师的访谈实录为第一手资料,以认知工具理论为研究的参照系,结合其具体“诗意语文”的丰富课例,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探寻出了王崧舟老师阅读教学设计的三大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了其设计理念在课堂实施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实现理念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梳理了研究的现状,选择了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课例分析法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制定了研究思路。第一章为本篇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界定了核心概念,并对“诗意语文“的内涵做了全面的概述,尝试从中西方两个维度阐述“诗意语文”的理论来源。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语文教育哲学视野下,对其鲜活的“诗意语文”课品进行了解构分析,最终发现了王菘舟老师在进行“诗意语文”教学设计时的三大理念,分别是“从无之处发现文本秘妙”、“融理性架构于感性叙述之中”以及“言语生命养护与审美建构相融合”,并在本章结合具体课例对上述教学理念给出了相关例证。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王菘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章节。笔者在这一部分结合王崧舟阅读教学设计的成功案例,以认知工具理论为参照系,探索出了王崧舟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策略:英雄主义联想,引领着“诗意”教学设计的价值航向;二元对立,使教学设计充满张力;神秘惊异,则让其教学设计充满着永恒的吸引力和召唤力。研究虽然仍不成熟,却在一定意义上为一线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经验做出了有益探索。第四章是本篇论文的最后一章,主要了探讨了王菘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王崧舟 诗意语文 教学设计 认知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8
  • 第一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概述及理论基础18-26
  • 一、“诗意语文”概述18-20
  • (一)王崧舟对于“诗意语文”的解释18-19
  • (二)研究者对于“诗意语文”的阐述19-20
  • (三)本文对于“诗意语文”的界定20
  • 二、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基础20-26
  • (一)中国古代的“诗教”理论20-22
  • (二)西方“诗意栖居”理论22-23
  • (三)认知工具理论23-26
  • 第二章 王菘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26-38
  • 一、于空白处发现文本秘妙26-29
  • (一)重视“品词炼字”,倾听文本之美26-27
  • (二)关注“言语形式”,审视语言之美27-28
  • (三)渗透“想象补白”,体认想象之美28-29
  • 二、隐理性架构于感性叙述之中29-33
  • (一)以情感为主线重组教材内容30-31
  • (二)在回旋复沓的结构中动情、悟情31-32
  • (三)超越在场,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32-33
  • 三、言语生命养护与审美建构相融合33-38
  • (一)存在的言说,牧养言语天性33-34
  • (二)诗意地语言,培养言语素养34-35
  • (三)语言表达,,陶铸言语人格35-38
  • 第三章 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38-53
  • 一、英雄主义联想: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38-42
  • (一)英雄主义联想的内涵38-39
  • (二)唤情导入,营造情境39-40
  • (三)结构张力,审美之源40-41
  • (四)语言隐喻,渲染气氛41-42
  • 二、二元对立:教学设计的张力元素42-47
  • (一)二元对立的范畴42
  • (二)文本中的相反相成42-43
  • (三)教学结构中的相悖相成43-44
  • (四)板书设计中的对立统一44-47
  • 三、神秘惊异:教学设计的悬念创生47-53
  • (一)神秘惊异的内涵47-48
  • (二)挖掘文本中的惊异元素48-49
  • (三)营造教学设计上的惊异感49-53
  • 第四章 启示与评价53-59
  • 一、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启示53-56
  • (一)认知工具在教学设计中的巧妙运用53-55
  • (二)融入课境之中的读写训练55-56
  • 二、对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56-59
  • (一)教学设计的深度是否适当56-57
  • (二)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7-59
  • 结语59-60
  • 注释60-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69
  • 致谢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铁山;;诗意语文的基本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5期

2 王崧舟;;课韵,教学审美的新维度——评林珊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年05期

3 杨正明;;“陌生化”理论在语感教学中的运用[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年01期

4 孙惠芳;享受课堂——听王崧舟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J];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04期

5 黄焕勋;教材是一种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物——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赏析[J];广西教育;2002年34期



本文编号:994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94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