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语法的课堂教学原则阐释

发布时间:2017-10-20 16:04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法的课堂教学原则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为中心 结构形式 句法与语义 语用相结合 实用性 适度淡化


【摘要】: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教学形式.本文深入阐释在课堂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减少语法术语,多展示结构形式的原则;句法形式分析与语义、语用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实用性、交际性与功能性的原则;初级阶段适度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则.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 结构形式 句法与语义 语用相结合 实用性 适度淡化
【分类号】:H195.3
【正文快照】: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大都是成年人,有较强的认知类推能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就是要教给外国学生汉语规律性的语法规则,举一反三,从而类推更多的句子.而讲解语法规则的最好形式就是直观性、互动性、科学性的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德峰;;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兼议语法点确定、编排的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2 陆俭明!10087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3 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4 金枚;;动补格受事宾语句的语义类别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刘颖;现代汉语中几种表示相同比较的句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何亚萍;;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6 杨兆冀;;新课标下的词语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7 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明莹;中级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亟待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9 木欣;谈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原则[J];八桂侨刊;2003年05期

10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解明静;;对外汉语综合课带“得”补语教学顺序研究[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杨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与《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的语法对比[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王媛媛;;初级汉语教材中动态助词“过”的考察[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7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蕾;量词“颗”、“粒”、“枚”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文莲;韩国留学生“比”字句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宝妃;中高级留学生汉语关联词语教学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善涛;基于《信息库》的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10 孟宇;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类介词“对、向、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炳忠;;基础汉语语法点的针对性及试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2期

2 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2期

3 ;现代汉语基本句型[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1期

4 赵金铭;;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5 李晓琪;;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3期

6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7 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8 刘颂浩;;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9 胡鸿;褚佩如;;集合式词汇教学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10 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谷;《语法述要》刊行[J];语文建设;1986年05期

2 林归思;二论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依据[J];汉字文化;1996年01期

3 张晓勤;“文法革新讨论”前后的汉语语法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颜迈;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纪念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出版20周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杨春娥;语词变迁与文化影响[J];忻州师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张冬华;务实为本 努力创新——《汉语语法论稿》简评[J];求是学刊;2000年03期

7 林玉山;;论周法高的语法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6期

8 邱俊海;;也谈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及其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唐慧菊;;汉语语法与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J];文学教育(上);2009年01期

10 高建全;;锅贴[J];山东文学;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满福;;从《汉语语法论》两个版本看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的变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姚旭晨;马建强;;几个汉语典型语言现象的范畴语法分析[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黄仁发;;初中学生理解汉语语法的某些思维特征[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4 荆素蓉;;论汉语话题-说明句法结构框架的英译转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周国辉;隋虹;;语言语境语法化作用的英汉语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姜望琪;;中西语言研究传统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曹跃香;;与“词缀”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史有为;;此词类与彼词类——从高名凯先生词类理论谈词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岭南大学 田小琳;吕叔湘先生辩证的发展汉语语法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姚小平;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张燕萍;“我们过得很充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 复旦大学中文教授 申小龙;追慕学术先贤治学风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丰捷;看语言怎样影响生活[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静波 特约记者 游成锋;中学教师走上“战士讲堂”[N];解放军报;2010年

8 张小明;变难为易巧施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省民委政法处原处长 王惠良;在布依族聚居区推行布依文 对发展教育事业意义重大[N];贵州民族报;2008年

10 李茂;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执教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柏寒夕(Michael Bauer);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芷;汉西附着现象的平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7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任永军;先秦汉语的意合语法及其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满福;法国现代语言学思想(1865~1965)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全今淑;韩中语序制约因素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雪萍;英国传教士窦乐安《汉语语法自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曹明明;词汇—语法视角下汉语语法的细颗粒度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阮香草;轻重音在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中的作用及其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烨杏;论汉语主观性特点与其西式语法之间的矛盾[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阮克雄;指示代词“这/那”汉越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秋永善;韩汉量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6年

7 曾少波;“没有VP之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闻广益;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对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策日玛;汉语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的对应形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莲花;韩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68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68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