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关键词: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语言与民俗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 ,语言中积淀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活动 ,民俗文化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在对留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播民俗文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人不仅是“社会人” ,而且是“文化人” ,将人的根本特征归结于能自觉地创造一个文化符号构成的新世界———社会文化系统 ,以丰富自己生存的天地。德国人类学家、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中指出 ,这种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标志了人类世界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彭启福;论科学的目标追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汪裕雄;艺境求索中的文化批判──宗白华美学思想评议之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方欣欣;;听力课中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实验报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7 张鹏;;从习语看中西文化异同[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6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漓云;从语境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语言的得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万绍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进军;关于英语词汇文化意义教学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10 周玉亮;英汉谚语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李霞;;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研究问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蔡晓丽;;语用负迁移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6期
4 吕振华;张凤;;对外汉语视域下的姓氏文化教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晓颖;;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6 李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1年03期
7 周湘;;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朱科;王尧;;对外汉语中的惯用语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艳芳;刘运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大家;2011年14期
10 廖小琴;;对外汉语教学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总目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雷新;俞敏洪:让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章红雨;两岸学术机构合作出版对外汉语教学指导书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居峰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长征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丁可宁 吴晶;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Y冒,
本文编号:110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0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