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1-02 14:26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语气副词 述评 情态


【摘要】: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词汇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语气副词的性质和功能、语气副词的分类和范围、语气副词句法组合、语气副词语义分析、语气副词的篇章语用功能、语气副词的语法化和主观化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和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气副词研究等七个方面评述了近三十多年来语气副词研究情况,并指出今后在语气副词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语气副词 述评 情态
【基金】: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语气副词语义句法的互动研究”(13YJA740063)
【分类号】:H146.2
【正文快照】: 语气副词是语言中表达语气情态意义的一类副词,如:大概、也许、确实、当然、幸亏、居然、毕竟、果然、难道、千万等,其在汉语情态意义的表达系统中有较为特殊的地位与独特的表意作用,语气副词是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词汇手段之一。“情态”主要表现为独立的“语义范畴”,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J];汉语学习;1988年06期

2 宗守云;“倒是”转折句的语义模式[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3 赵彦春;副词位置变化与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4 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5 杨德峰;语气副词出现在短语中初探[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6 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7 杨德峰;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形成的结构的功能[J];汉语学习;1999年01期

8 杨惠芬;;副词“可”的语义及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3期

9 王还;;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1期

10 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饶宏泉;;倒置致使句补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付爽;;“客观量”的成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全升;姚天f ;黄高辉;刘军;宋鸿彦;;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思平;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LaurenceR.Horn;沈家煊;;语用学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91年02期

3 杨小璐;肖丹;;现代汉语把字句习得的个案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4 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汉语学习;1991年02期

5 唐丽珍;再谈“幸亏你来了”与“你幸亏来了”[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6 尤庆学;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7 郭继懋;“怎么”的语法意义及“方式”“原因”和“情状”的关系[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8 赵彦春;副词位置变化与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J];汉语学习;2001年06期

9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10 夏金;“幸亏你来了”与“你幸亏来了”[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玲;早期儿童语言泛化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玮玮;早期儿童被动句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丽亚;;语气副词“或时”的来源[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2 牛丽亚;;《论衡》新兴语气副词描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乔石豪;;语气副词“连”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白雁南;;《世说新语》同形异类语气副词辨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杨德峰;;语气副词作状语的位置[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6 韩慧鸽;;《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7 牛丽亚;;《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赵红玲;;修饰带有数量成分VP的“很”的词性问题[J];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05期

9 白雁南;;《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继承中的发展[J];语文学刊;2007年09期

10 陈熹;;试论语气副词“实在”的句法、语义、语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英;中古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罗主宾;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晶;现代汉语几个语气副词的语义变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黄娜;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美淑;汉韩料定类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邓凤灵;商水方言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天姣;“毕竟”类语气副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倩倩;基于原型的语气副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小静;四大南戏语气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洋;语气副词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明娥;语气副词“诚然”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8 李莉;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究竟、终究”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霍卿;《今古奇观》强调类语气副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10 宋美花;汉韩确信类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1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31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