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本文关键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摘要】:人才培养的改革重心之一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改革目标,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对"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三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优化:重组和增加。前者的形式主要有特写式组合、糅合式组合、调整式组合;后者涵盖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用性教学内容、地方性教学内容。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不同的优化形式适用于不同的课型;同一门课程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优化形式。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基金】:湖北省2011年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JY201118)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湖北文理学院于2008年提出了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创新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为重点,最终实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1]这种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群;;“2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考——以湖北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2 柳若松;试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罗锡英;;传统与现代:新旧瓶子同酿大学语文韵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建设性整合[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戚业国;面向21世纪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教育科学;1996年07期
3 ;中外高等师范课程改革的比较与分析(续)[J];科学教育;1996年02期
4 曹树;;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彭慧;;寻求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4期
6 冯春巧;;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改中的学生评价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11期
7 景欣;;浅谈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7期
8 包同曾;;新时期对中师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续)[J];师范教育;1987年11期
9 杨吉福;田喜中;;深化“中国革命史”课程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10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梁启谈;;系统原则和高师课程改革[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3 石荣欣;;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师范教育课程[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陆新生;;从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看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长倩;;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与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6 王炯华;刘一华;王美芹;柳兆涛;;对学生课外作业与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建业;;让每一所乡村学校和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县级区域全面开展校本培训的思考与实践[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庞丽娟;;对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及师范院校自身特点的思考[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周剑光;;科学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教学平台[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向东;;改革与建设逻辑课程 竭诚服务素质教育[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苗家生;锦州医学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开展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晓梦;把论文写在课改实验区[N];光明日报;2003年
3 夏青;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武珍;“改革是趋势也是挑战”[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贵勇;教得好不好,如何来衡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学通社记者 石磊 王帅国;“良工不示人以朴,,磨刀不误砍柴工”[N];新清华;2005年
7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四小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吴田荣;以学科工作室为依托 加强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季谭邋牛智敬;“邹恒甫被辞”挑战高校行政管理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祝越;在中西部招收免费师范生950人左右[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陈建强;天津师大:靠特色显优势[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璋龙;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史及其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海珍;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柴晋芳;哈佛大学第五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勾小群;民国时期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相和;适应物理新课改的高师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俊;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谢茹;新疆高师院校物理专业微格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曲军波;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莹;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视野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76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7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