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吧、呢、吗”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吧、呢、吗”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教学 语气词教学 吧 呢 吗 问卷调查 对比分析
【摘要】:语气词是汉语词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恰当地使用语气词对于学好汉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否掌握语气词的用法直接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吧、吗、呢”作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对留学生在使用这三个基础语气词时所出现的各种偏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接受问卷调查的留学生所用的教材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针对语气词教学和语气词在教材中的编排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对外汉语中的语气词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汉语语气词的本体研究概括,并分别详细阐述了语气词“吧”、“吗”、“呢”的本体研究概括,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第二部分,语气词“吧、吗、呢”的句法位置和用法。从语气词句法结构的角度出发,分别对三个语气词进行了句法位置的说明和描写,并通过例句,举例说明了其相应的用法。 第三部分,语气词“吧、呢、吗”的问卷调查分析。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标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问卷情况进行了说明。 第四部分,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产生偏误的解决措施。在这一部分,首先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有无语气词、语气词“吧、吗、呢”的不同句法位置、语气词“吧、吗、呢”之间,三种情况下的对比分析描写。接着又对留学生所产生的偏误和正确用法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前面对比分析研究的成果之上,提出了之所以会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善;汉俄语中动词客体表达的几个问题[J];外语学刊;1985年04期
2 赵敏善;俄汉语简单句中的语义主体[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3 徐翁宇;关于俄语口语的几个问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4 阎德胜;俄汉科技翻译中补充语言单位的运用[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5 张会森;俄语与汉语动词体的对比(功能和用法)[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6 张克定;预设·调核·焦点[J];外语学刊;1999年04期
7 崔卫;语言共性和口语共性[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8 张园;受俄语母语干扰的汉语交际切分偏误分析——汉俄语言对比的一个侧面[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9 牛保义;名转动结构式中的功能代谢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10 靳铭吉;俄语的主位与汉语的话题[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5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30年学术研究回顾[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周杰;;留学生语音教学之我见[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2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1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