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关键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X哥” 隐喻 语义泛化 认知机制 网络流行语
【摘要】:流行称谓词"X哥"不仅出现在网络用语中,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用语中。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隐喻到再概念化的过程,语义泛化。网络流行语"X哥"的流行,不仅因为其语义泛化和句法结构的特点,与人们的认知机制也有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网络流行语"X哥"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使我们熟悉和理解了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语言的方式,有助于人们对于流行语的特点和亲属称谓语词义演化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整个词汇学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语言中的词汇,记录着社会变化的点点滴滴,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极大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汇,大量出现的流行语反映着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的特征。“流行语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且频繁使用的词语。”(张颖、马良湘,20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秀荣;;透过“门”看“哥”、“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新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2 赵帮华;;“X哥(姐)”结构的认知探讨[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旭;;程度副词“怪”和“够”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沈雯君;;流行语“哥”的自称功能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杨丽梅;;论被字句的主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谷全;“看”与“look”的语法化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立丹;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3期
2 史宝金;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王寅,李弘;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5 王望妮;;“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6 程琪龙;;转喻种种[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清华大学 香红丽邋舒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杰;赵永彬;;2008年汉英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价值取向[J];前沿;2009年07期
2 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年08期
3 申亚妮;;网络流行语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牛书培;;许昌:网络流行语宣传禁止酒驾[J];驾驶园;2010年02期
5 危艳丽;;从“杯具”一词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段乐蒙 ;;盘点2009网络流行语[J];走向世界;2010年02期
7 刘秋红;;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征与语言经济原则[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8 董引娣;;网络流行语的收集与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姜胜洪;;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年06期
10 李慧;;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演变[J];新闻世界;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桂琴;林如鹏;;系统、使用与交换:网络流行语的意义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2 张蕾;;众生喧哗: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与内涵阐释[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3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孙,
本文编号:1222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2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