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内”与“外”的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07 05:04

  本文关键词:“内”与“外”的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内” “外” 语义特征 不对称 偏误分析


【摘要】:“内”“外”是一组相对的空间概念,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说“三天内”却不能说“三天外”,我们可以说“郊外”却不能说“郊内”。由此可见,“内”和“外”作为反义方位词是存在一些不对称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内”往往作为“里”的附属,探究“里(中、内)”与“外”的不对称,而没有对“内”的详细专门论述。所以,本文希望从“内”出发,将它从“里(中、内)”这一组词中独立出来,详细研究它与“外”的不对称现象。 文章的第二、第三章对“内”“外”的语义特征做了详细分析,发现除了基本的处所义外,“内”还可以表示时间义、范围义、指代义和进程义,“外”相对来说引申义较少,在对比强调的情况下可以表示时间义,还可以表示范围义和排除义。 第四章对“内”“外”的对称与不对称进行了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在表示具体处所义时,“内、外”是基本对称的;在表示抽象处所义和引申义时,前置中心语的空间性或者说可以通过隐喻映射出的空间性越强,两者的对称性越强。越是抽象事物越倾向于选择与“内”搭配。对这种不对称现象,我们从历时演变、语义制约和认知心理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详细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内”与“外”的常见偏误,其产生的原因,除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外,教材编写的疏漏是造成“内”与其近义词“中、里”混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楠;周振峰;;方位词“里“”外”的对称与不对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邹鑫;;浅析方位词“里外(中内)”的不对称分布[J];改革与开放;2010年12期

3 曾传禄;“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5 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牟萍;从汉语方位词“外”、“内”再探俄汉亲属称谓[J];外语研究;1998年01期

7 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8 张奇祺;;试论“内”与“外”的不对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罗琳;;留学生学习方位词“里”的常见偏误[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10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261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61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