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句”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句”偏误分析 出处:《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否定是非句这种表达形式,却在答语的句法层面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并没有出现在肯定是非句中。正是这种差异的产生,使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否定是非句答语时经常出现"偏误"。本文从理论出发,以调查分析的方式,从语言本体特点出发,以揭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解决这种"偏误"的办法,以期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Abstract]:There exist negation and non sentence expressions in two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yntactic level of answer, but this difference does not appear in affirmative and non sentence. It is this difference that makes English - speaking Chinese learners often have "errors" when they are learning neg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ontolog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and finds a way to solve this "error", in order t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CFL.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第一章汉语是非句的范畴限定陆俭明先生在《英汉回答是非问句的认知差异》①一文中具体提出了汉语是非句的分类,他认为:是非问句是指除了句调和句末疑问语气词“吗”以外不含有任何疑问词语的疑问句,是非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其语段成分是个肯定形式,称为“肯定是非问”。有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辰洁;对韩国留学生“一点儿”和“有点儿”的偏误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艳;;对外汉语四类疑问句的习得顺序[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徐棠;胡秀梅;;母语负迁移对日本留学生学习语气词“呢”的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S1期
4 徐丽华;外国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李燕洲;;浅谈越南留学生汉语语用偏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1期
6 刘江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5年01期
7 黄利;;对ABAC格式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国云;;对维吾尔族预科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7年04期
10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书写和使用偏误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不带“吗”是非问句的声学表现和合成验证[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赵凌;;文化的标记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善平;;语言迁移之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4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卢智f,
本文编号:1345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4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