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日、韩留学生形声字声旁一致性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01 17:03

  本文选题:日、韩留学生 切入点:声旁 出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日、韩留学生汉字声旁一致性意识发展的规律。日、韩留学生在形声字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一致性意识,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发展。不同汉字水平的留学生发展的速度和时间不同,汉字水平高的留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具有了一致性意识的萌芽,而汉字水平低的留学生则到三年级时才发展起一致性意识。一致性意识的发展反映了学生对形声字声旁功能和具有同一声旁的家族字读音规则的认识过程,对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onant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mong Japanese and Korean students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s. In Japan, Korean students show a sense of consistency 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d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different speed and time of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with high level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sense of consistency in their first grade. However, the students with low level of Chinese characters did not develop consistency consciousness until the third grad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istency consciousness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honetic side function and family phonetic rules with the same phonetic side. It has some enlightening effect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2 舒华,周晓林,武宁宁;儿童汉字读音声旁一致性意识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3 舒华,毕雪梅,武宁宁;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4 郝美玲,舒华;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5 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6 徐丽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关于汉字独立设课的一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王鑫;;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技巧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尹秀娟;;近十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苑莉;韩玉昌;;阅读不同难度水平英文文章的眼动特征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许建中;语文学习规律研究刍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刘伟,张必隐;汉字的心理贮存和认知历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马燕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第三声听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冯丽萍;对外汉语教学用2905汉字的语音状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10 陈慧;汉字加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唐一源;汉语认知的脑内信息加工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刘春玲;弱智儿童语义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3 许振国;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薇;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检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里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宁;面向欧美学生的汉字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宇泉;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介词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2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3 舒华,张厚粲;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J];心理学报;1987年03期

4 张厚粲,舒华;汉字读音中的音似与形似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1989年03期

5 舒华,周晓林,武宁宁;儿童汉字读音声旁一致性意识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6 张积家,王惠萍;声旁与整字的音段、声调关系对形声字命名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7 舒华,毕雪梅,武宁宁;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8 舒华,曾红梅;儿童对汉字结构中语音线索的意识及其发展[J];心理学报;1996年02期

9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10 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美玲,舒华;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2 张熙昌;;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3 蒋宁;;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形声字研究探析[J];考试周刊;2010年27期

4 任文波;;形声字构造的逻辑特点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李蕊;;声旁规则性对留学生形声字输出能力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6期

6 孙中运;;形声字声旁及其分类——同周有光同志商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胡苏姝;;声旁与形声字读音的偏误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9 陈慧!100876;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错误类型小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10 张东艳;;《说文》中的“六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出版纵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5 张英俊;对越汉字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肖;留学生对汉字结构中表音线索的意识及其发展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5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6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f^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9 段红玉;汉字的形旁与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6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96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