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特点探析
本文选题:程度副词 切入点:动词 出处:《长江学术》2009年02期
【摘要】:心理活动动词不是惟一能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相当一部分一般动词也有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可能性。本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探讨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特点。研究表明,能够进入"程度副词+动词"这一格式中的动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词语义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2.动词具有抽象的性状义,3.动词具有程度义。文章进一步以此为例说明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格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并且词义是决定某词能否进入某格式的最终因素。
[Abstract]:Psychological active verbs are not the only verbs that can be modified by degree adverbs. A large number of ordinary verbs are also possible to be modified by degree adverbs.This paper aims a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explores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verbs that can be modified by adverbs of degree.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verbs that can enter the "adverb of degree" format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1.The verb semantics has obvious subjective tendency.The verb has an abstract character.The verb has the meaning of degree.This paper further illustrates that there is an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orms of verbs and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the ultimate fact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word can enter a certain forma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新疆大学语言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国宪;;形容词下位范畴的语义特征镜像[J];汉语学报;2007年02期
2 刁晏斌;;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3 郭锐;;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中国语文;1997年03期
4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仇旭;;副名结构:语言中的新构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白雪;;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毛艳玲;;浅析“X中之/的X”格式的语义语法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吕卓雅;;谈山东省临清县方言中的程度副词“gang”(杠)和“reng”(y=)[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董瑶;;浅析“副词+名词”的语义限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博;反义形容词有无标记与二语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的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龚晶晶;“比N还N”格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锦;日语「ている」和汉语“在”、“着”、“了”的对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伍凌;“可是”的虚化及三个平面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向琦丽;现代汉语名词活用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睿华;英汉名词标记性对比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凯;关于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二[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2 郝琳;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认知解释[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3 刁晏斌;;“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论略[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0年02期
5 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年01期
6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年06期
7 邢公畹;;说句子的“专化作用”[J];语文研究;1983年02期
8 竟成;;关于动态助词“了”的语法意义问题[J];语文研究;1993年01期
9 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1998年05期
10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坤;;《红楼梦》程度副词的分类描写[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2 高建宏;谈谈对俄语性质形容词所述特征程度的评价——兼谈性质副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金琮镐;韩·中比较程度副词与[+关系]述语共现对比——以“更”和为中心[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刘晓惠;《搜神记》程度副词考察[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夏青;;虚词“既”的两种易被忽视的用法[J];辞书研究;2007年01期
6 颜景义;崔香兰;;日语古典语法入门(17)——副词、连体词[J];日语知识;2010年02期
7 唐贤清;陈丽;;“极”作程度补语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0年04期
8 张兴禹;现代俄语中程度副词与动词配合中的某些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张桂宾;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0 赵军;程度副词“顶”的形成与分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付继伟;;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状况的考察与分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赵宏;;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刘晓梅;;汉语贬义高义程度副词略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尹绍华;;浅谈羡余成分造成的语病[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丽明;;小议пока не与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汪洁;方琴;;运动性失语症动作命名困难的语言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黄世中;一脉相承 各居强势[N];温州日报;2008年
5 刘春辉;请给TD-SCDMA发展以公正的评价[N];中国经营报;2005年
6 黄忠廉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院;“太大而不能倒”而非“大而会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徐斐;金华方言撷趣[N];金华日报;2005年
8 侯丽芳;好名称助推洋品牌[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更自主 更透明[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陈刚;质疑网络评选调查[N];中华新闻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危艳丽;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孟艳华;事件建构与现代汉语结果宾语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洁;《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慧;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方波;自然语言理解中副词修饰作用的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静;《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换玲;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程度副词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李颜弟;表程度范畴的负面语义源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李信玉;中韩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程度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慧玲;闽南语“低量级程度副词+形容重叠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朴闰柱;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1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