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介绍
本文选题:应用语言学 切入点:师范大学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摘要】:正上海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6月,第一任所长为范开泰教授,第二任所长为齐沪扬教授。目前研究所共有成员15人,其中正高级研究员5人。研究
[Abstract]: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Linguistics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June 2002. The first is Professor Fan Kaitai and the second is Professor Qi Hu-yang.At present, the Institute has a total of 15 members, among whom 5 are senior researchers.Research
【分类号】:G6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凡;;20年来中国“应用语言学”内涵研究述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功平;程红;;大学应用语言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3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J];科技与法律;2009年06期
4 陈黎明;大力开展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水平[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上外;;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简介[J];中国语文;2005年05期
6 刘瑞玲;;应用语言学中的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刘艳春;;“应用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误区及改进方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8 本末;;陈宗利教授[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文兵;南斯拉夫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活动[J];国外社会科学;1979年01期
10 肖泳;;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研究生英语教学[J];复旦教育论坛;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龙生;;应用语言学术语数据库[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于根元;;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姜亚军;姚喜明;;评《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许嘉璐;;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林仲湘;;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语言学的科研工作[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重庆师范大学发展概况[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8 夏中华;;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宇明;;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发展(代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陈章太;;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闭幕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力邋记者 毛东风;全国应用语言学论坛召开[N];吉林日报;2007年
2 宗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语言学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沈玉;第三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在徐州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金鑫;14卷世界语言学巨著在华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记者 张颖;学生在校表现家长一目了然[N];福建日报;2006年
6 苗家生邋毕玉才;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光明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郭龙生 记者 陈瑞昌;应用语言学应为国家发展服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朱梦聪 本报记者 赵廷昌;“课桌文化”消失的背后[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章婧 本报记者 俞莹;把握中学生心理教师进课堂培训[N];贵阳日报;2005年
10 东;口译书出有捷径[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儒;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谭学忠;图的谱性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立平;关于形态变化对语序及主语脱落影响的历时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史毅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洁;海派学习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延飞;级差含义:基于索绪尔系统思想的解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段维军;人类语言交际中的“所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熊双平;随机微分系统与随机脉冲泛函微分系统的稳定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金华;基于广义逆A_(T,,S)~(2)的广义Schur补理论与计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荣;矩阵的Hadamard积与符号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芮清;中、英两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状况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国强;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的语类对比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3 林思佳;语言学概论网络精品课程文字部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芙蓉;任务型教学及其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瑞玲;应用语言学中的一分为二[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双;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丽丽;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毕怀;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博士论文文献综述的体裁分析[D];东华大学;2009年
9 郑丽娇;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吴葵;汉语拼音在对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2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