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功能—形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

发布时间:2018-04-12 11:19

  本文选题:语言形式 + 功能意念 ; 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摘要】:正 本文拟从以功能意念为纲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就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教材中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谈谈粗浅的看法,以求正于专家和同行。一、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语言的功能是意义在具体语境中的体现。意义是人们通过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属于内容的范畴;语法结构、词汇项目和连贯话语等则用以体现语义和表达功能,属于形式的范畴。因此,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可以看成一双对立统一体,犹如哲学里的内容和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compil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with functional ideas as the outlin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how to deal with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textbook.In order to be honest with experts and colleagues.Firstl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function and language form is the embodiment of meaning in specific context.Meani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content, while grammatical structure, lexical items and coherent discourse are used to embody the semantic and expressive functions, and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form.Therefore, language function and language form can be regarded as a unity of opposites, just like the content and form in philosophy, there is a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学;;石刻“百函无滞”与“次卿之脱粟”考辨[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2 景艳娥;;教语言更要教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 程昕;;双语教学中的语言规划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婧;;浅析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内涵[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5 毕会英;迟宏波;;浅析语言变化中的社会因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6 祖林;董玉娟;;从语言变体角度浅议QQ语言[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7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J];大家;2011年17期

8 熊青;;论结构主义两本语言学著作之异同——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9 唐韧;;程序性编码和语用推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10 何沛;;“互文”与“对文”在训诂学上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王葆华;;构式语义的经验基础——兼谈身体化的经验对语言形式表达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王慧;;修辞学的重要概念:零度与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权;李娟;;从汉语的音韵特征看语言的认知理据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潘悟云;;建立语言考古学的设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杨霞林;刘受之;;交际语言与逻辑[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焰坤;;中华元典修辞学思想文质观探微[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一半处于消亡边缘[N];浙江日报;2006年

2 萧家成;语言的记载和诠释功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兰卡才让;浅析藏族谚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N];黄南报;2007年

5 张佳佳;警惕校园里面的“语言垃圾”[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方成;俗话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实习生 李建伟;“火星文”究竟在说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张桃;在汉语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9 文会;上网语言要文明[N];保定日报;2006年

10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咏梅;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汉语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杜世洪;脉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9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伟;汉英习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彭娟;论言语幽默的制笑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雯;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4 朱蕾;对法庭辩论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限制现象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郑俊玲;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兆娟;输出对语言形式习得的促进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燕春;从象似性的角度看诗歌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凌;论教师反馈在学生对混合虚拟语气语言形式注意中的作用[D];重庆大学;2004年

9 黄佳汛;焦点型任务教学设计[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宋杨;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9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39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