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研究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 跨文化现象 ; 参考:《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深受文化的影响,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文化的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包含并表现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因而,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不可能实现帮助学习者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文本,教材内容的正确取舍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首要条件。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再学习,可以发现文化冲突、文化依附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新旧教材的比较之中发现,跨文化现象的取舍和运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联系。教材中跨文化现象的产生大致有礼貌用语、社会环境以及思维方式三方面,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托,考虑跨文化现象的存在,帮助学生完成日常交际。初中级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有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为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应根据等级划分教材中的语言交际项目,针对教材中非语言交际现象的缺失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课堂教学能够弥补教材中跨文化现象不足的缺陷,对于跨文化现象应包括通用性、实用性、对比性、趣味性等教学策略,并针对大纲有相应的调整,改进教材中不符合跨文化交际规则的问题,满足汉语学习者对文化教学的需求。在新时期全球化的当下,对外汉语教材层出不穷,编写符合汉语学习者的教材,引导学习者更加有效的学习汉语值得关注和思考。
[Abstract]: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basic purpos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help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Chinese. As a part of culture,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ulture, without which there can be no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as a carrier of culture, language contains and expresses rich cultural content. Therefor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akes it impossibl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elping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eaching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tex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correct choice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By combing and re-lear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can find that cultural conflict, cultural attachmen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re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es for learners to learn Chinese. The choice and use of cross-cultural phenome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cross-cultural phenomena in textbooks: politenes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mode of thinking. Teach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need to consider the existence of cross-cultur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daily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two fo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junior and middle level textbook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tems in textbooks should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s. Further improvement is needed for the abse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extbooks. Classroom teaching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ross-cultural phenomenon i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ross-cultural phenomena, it should include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versatility, practicability, contrast, interest and so on, and hav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to the syllabu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nese learners in culture teaching, the problem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rules are improved. In the new era of globaliz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merge in endlessly. I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and thinking about how to compile textbooks that conform to Chinese learners and guide learners to learn Chinese more effec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2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成立[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
3 王新文;对外汉语新闻听读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4 鲁健骥;“对外汉语”之说不科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4期
5 谭春健;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6 王永德;试论新形势下我省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研讨会纪要[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对外汉语研究》创刊启事[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3期
10 胡丹;谈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错误及如何纠正[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铭;;“十五”期间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柏亚东;;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词情况调查及分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秀婷;;对外汉语教学管理过程刍议[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郝晓梅;;试论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朱明媚;;浅谈对外汉语兼职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付玉凤;;对外汉语中级阅读课中的文化教学初探[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汪欣欣;;“变易理论”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曾小红;;有关对外汉语英汉翻译教材的思考[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晓燕;;基于语言稳态理论的对外汉语报刊教材词表更新[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东明;;试论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中外合作编写对外汉语新教材[N];光明日报;2008年
2 胡南;对外汉语推广要有市场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9年
3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一 张亿;放慢开设热门专业的脚步[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刘宝森 高洁;就业出口变窄,困扰对外汉语毕业生[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6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笑菁;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三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卢新宁;北大将大力培养对外汉语人才[N];人民日报;2002年
8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王壮;站在对外汉语出版的最前沿[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伊者;让汉语走向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2006新趋向[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翁晓玲;基于元语言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婷婷;对外汉语实习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刘际东;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京田典子;一体化对外汉语督导式自学活页教材开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吴英博;成都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米雪;昆明对外汉语私立学校教学调查[D];云南大学;2012年
6 陶昕;中高级对外汉语影视教材中影视作品选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7 熊阳浩;对外汉语课堂冲突探研[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小妹;对外汉语高级综合教材语篇训练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高雪;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新词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10 王怡锦;游戏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8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93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