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初级阶段“语文并进”模式下的汉字教学

发布时间:2018-06-18 12:30

  本文选题:对外汉语 + 汉字教学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作为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字教学受到汉字课程模式的制约。"语文并进"是目前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学最可行的教学模式。汉字习得"认读先于书写",因此"语文并进"模式中汉字教学"后行",在语法、生词、课文教学完成之后再进入汉字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根据学生实际汉字能力,遵循汉字结构、音义规律,从教材中提炼出笔画、笔顺、结构等汉字构形知识进行学习。
[Abstract]:As a language element teaching, the external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s restricted by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rriculum mode. "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s the most feasibl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Chinese character acquisition "recognize reading before writing", so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mode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 grammar, new words, text teaching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link. In the limited teaching tim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ctual Chinese character ability and the rule of 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phonetic meaning, we should extract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character configuration, such as stroke, stroke sequence, structure and so on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肖奚强;汉字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2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3 李燕 ,康加深 ,魏励 ,张书岩;现代汉语形声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陈慧;汉字加工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张会;古今汉字理据的差异[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4 秦楠;从形声字看汉字未来的走向[J];汉字文化;2000年02期

5 潘先军;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对策[J];汉字文化;2002年03期

6 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年01期

7 孙继善;现代形声字辨析[J];集宁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8 万业馨;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9 江新;外国学生形声字表音线索意识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10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柯彼德;;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形符书写偏误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3 李大遂;;常用汉字义系字族表[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陈东东;;用任务型学习理论指导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柯彼德;;培养高级汉语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及课程要求、内容与标准[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安;对外汉字初级教材评价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郭振伟;现代汉字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6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李俊岩;留学生形声字意符表意意识的实证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郭楚江;华文教材汉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10 荣荣;印尼学生形声字声旁、形旁意识发展进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燕华;论初级汉语水平欧美留学生汉字复现规律[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2 柳燕梅;从识记因素谈汉字教材的编写原则[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3 肖奚强;汉字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4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5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6 彭聃龄,王春茂;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7 王碧霞,,李宁,种国胜,徐叶菁;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探讨基础阶段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8 张静贤;关于编写对外汉字教材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2期

9 赵果,江新;什么样的汉字学习策略最有效?——对基础阶段留学生的一次调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2期

10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柯彼德;;在联邦德国进行初级汉语教学的情况和方法[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英姿;;初级阶段“语文并进”模式下的汉字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郭玲;;论培养留学生汉字字感[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3 陈俊羽;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重要性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06期

4 郭振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5 肖奚强;;汉字教学及其教材编写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6 高惠敏;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姜太荣;;浅谈影响汉字教学的因素[J];职业;2009年14期

8 卢绍昌;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新尝试[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朱湘燕;;纵横输入法对汉字习得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05期

10 李大遂;对外汉字教学发展与研究概述[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媛;;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索——以量词“串”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荣;刘娅莉;;欧美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汉字学习与汉语水平的提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巍;;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吕必松;;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从汉字入手?(发言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邱亲仁;;双语心理词库构建新型对外汉语双语学习词典[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朱晓军;;量词分类小议----兼谈“量词”英译问题及英汉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菲;向对外汉语老师致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国家汉办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 王革英;应重视海外汉字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邓兴军;专家呼吁强化汉字教学[N];无锡日报;2008年

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庆君;对外汉语专业的母语之忧[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道龙 郑全庆;是热门专业,还是虚火夹生饭[N];新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赵晖;让汉语文化走向世界[N];无锡日报;2009年

7 任玉敏;汉字的“拆分”与“说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徐维彬;我国全面加强汉语国际推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记者 瞿凌云 通讯员 刘中兴;全球上演汉语热[N];长江日报;2005年

10 记者 陈茹冰;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与培训两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邓杉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案例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宇宏;现代汉语多义词词义引申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陈黎明;汉语基本字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姣;语境理论与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D];云南大学;2010年

2 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晓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马宁;对外汉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语用标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翁慧芬;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吉英;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思考[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若楠;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文化引入[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刚;典型因果复句关系标记在对外汉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在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对外汉语语境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陈俊男;两岸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选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035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