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

发布时间:2018-07-07 22:56

  本文选题:汉字 + 最大难点 ; 参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汉字笔画繁多,形体复杂,数量庞大,信息量大,使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汉字障碍成为外国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颈瓶。汉语词汇积累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汉字。汉字无法见形知音,是导致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写汉字意味着思维方式由一维的线性排列结构的认知改变到二维的方块结构符号的认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对汉字"以形别义"的区别方式本来就不敏感,更何况汉字的表义度也很低,很多汉字很难从字面上找到理解词义的阶梯。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有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且欧美学生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这些都导致汉字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 stroke is various, the body is complex, the quantity is huge, the information quantity is big, many foreigners are afraid, the Chinese character barrier becomes the foreign student further study neck bottl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Chinese vocabulary accumulation is Chinese characters. The invisibil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for Chinese phonetic students. The writ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student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Pinyin means that the mode of thinking is changed from the cognition of one-dimensional linear arrangement to the cognition of two-dimensional square structural symbols. The students who are the mother tongue of Pinyin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way of distinguishing the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by form and meaning. Moreover, the degree of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very low,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many Chinese characters to find the ladder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s literall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is a tendenc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an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ents is superior to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All these results in Chinese characters becoming the biggest difficulty in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庆株;;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银洁;;阅读教学中阅读心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胡学文;外语阅读的认知模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林晖;大学生阅读倾向及心理浅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黄春丽;;认知语法:语义结构中的突显现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马海英;;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罗青松;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季益静;;两种汉语水平考试特点之比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吴淑云;;留学生子女的华文教育[J];八桂侨刊;2006年03期

9 张洪兵;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李晓英;;日语阅读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秋寒;于书诚;郭力;马小垒;;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钟明;;视听课在提高初级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中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斌;李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魏芳;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中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9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志伟;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藏欣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案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超;初中生阅读习惯状况调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娟;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翟海群;《大学英语》文本类型与阅读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夏国华;母语习得角度的语文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建英;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名扬;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性[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枫;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2 李枫;“翻译”·第二语言学习·文化背景[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任连奎;;学习风格与第二语言学习(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2年03期

4 姜蕾;浅析焦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李枫;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巩晓;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7 孙燕青;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反馈[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8 杨慧琴;;《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简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胡昊;;解读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J];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赵国龙;;第二语言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对比性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启高;;浅谈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影响[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杨晓霜;;中外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自主性之对比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甘孜县南多小学 熊敏;“说”应摆放在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2 信文;英语是否还会流行[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向瑜;《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十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马晓娟;激发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洁;《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一、二章)翻译项目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5 苏羽;课外言语交互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分析——三例个案[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琳琳;关于焦虑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温雅茹;试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敏;《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节选英译汉翻译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娅静;《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节选英译汉翻译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6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06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