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08 17:41

  本文选题:情感倾向 + 汉语语法教学 ; 参考:《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Abstract]:......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本良;古汉语句法转换问题——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2 于宏;也谈“与范围副词‘都’相关的一个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黄伟;旷书文;;试论对举结构的分类与功能[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段益民;从单音反义形容词看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充分”[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沙平;形态 词序 虚词——关于语言类型学分类及汉语语法特点的检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郑超;话题研究举疑[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7 温锁林;关于焦点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罗左毅;结构功能语言研究方法论的人文主义取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李姝;;从“一+N1+N2”序列的分析实例看三个平面理论的功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许小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理论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弘宇;;“一边A,一边B”的内部语义关系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卢福波;;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3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高明乐;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7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军;动词后带“着”被字句的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冯凌云;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圣林;三个平面的理论和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鹏程;现代汉语“V得R”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廖新玲;闽南话否定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秀芬;名动组合的偏正结构的多维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淑芳;定语语义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钱益军;儿童语言中的语气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盛禹;;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来[J];职业;2011年17期

2 广丽媛;;试论日韩留学生习得“着”的偏误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海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定位与“管用、精当、易学”——以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了”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俊萍;冯志伟;;CTT在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旺熹;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婷婷;任务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0年

2 罗永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钱轩;“A没有(B)那么+形容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齐畅;汉语社交称谓的变化及其成因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中“X的X”结构的对举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弟龙;老挝沙湾拿吉省崇德学校汉语教学的情况调查[D];云南大学;2011年

7 应雪婷;高等院校中游戏辅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运用及实例探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畅;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与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丽香;基于高等HSK作文语料库的韩国学生“在+处所”偏误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左双菊;“老+N”和“旧+N”[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08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08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