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China in the 1980s, the vocabulary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as undergone and is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s, with prominent manifestations as follows: 1. The emergence of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in Chinese is constantly rapid; 2. Mainland Chinese has absorbed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prevalent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3. Putonghua absorption. Many "strong dialects" - Northern dialects, Cantonese and Wu dialects; 4. Some "old words" that were once abandoned have been reused. For the obvious and rapid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e current Chinese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ether in the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or teaching.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language testing and so on are all very slow or very few. In order to make language teaching more contemporary and lively, it is tim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uch issue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吕叔湘;;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2 王铁昆;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年04期
3 张志毅,张庆云;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J];语文建设;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燕琼;;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英语缩略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尹晓薇;;“教父”新义与“教主”新义的认知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谢蓓蓓;;2007年度新词语引起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魏代香;;新词语词群的模因视角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宋玲艳;现代汉语新词语浅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纪明俐;;如何看待新词[J];才智;2011年34期
7 刘长征;;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新词语监测[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8 太扎姆;;新词新语对普通话语法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刘向军;;新词新义与语文词典的收词[J];辞书研究;1984年06期
10 周炳森;;《汉语大字典》编写器物字的要求和作法[J];辞书研究;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梅俊杰;;论德范克主编的《ABC 汉英词典》的实用性——兼与北外《汉英词典》(修订版)对比[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道功;;新词语词典的集大成者——评《新词语大词典》[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亢世勇;鲍明凌;许小星;;基于数据库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语法特点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汤志祥;;过往二十年社会变迁对词语的催生与筛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赵刚;汉英词典翻译的篇章语言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丽珍;《现代汉语词典》古词语释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木拉特(VELMYRAT ANNAYEV);从《汉土词典》的编写看双语词典编写的若干问题[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侯昌硕;衍生与借用—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静;综艺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规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刘善涛;基于《信息库》的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4 陈玉兰;2008年汉语新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炳璐;汉语股市用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宁宁;词群化新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乔;现代汉语“X点”族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颖;2009年度新词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秋菊;保洁与容错:流行新词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倩;《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附录“新词新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2 汉交;;中国召开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讨论会[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3 汉综;;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赴菲律宾讲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4 ;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记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5 鲁俐;关于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兼聘制教师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6 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因材施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丁启阵;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8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2期
9 ;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J];民族语文;2006年05期
10 范媛媛;;由结构主义看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出版纵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Y冒,
本文编号:2190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19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