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日本学生的初级汉语语音教学
[Abstract]:On the Primary Chinese Pronunciation Teaching to Japanese students He Ping Primary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first step that foreigners must go through in learning Chinese, so they should not be taken lightly. The teacher should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tone of Chinese Putonghua and convert them into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so as to improve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through strict and targeted training in about three week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玉国;;对日本学生鼻韵母音的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4期
2 魏继东;谈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3 周奕;日本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文化过滤[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4 李贞爱;日本学生对中日汉语教师的评价[J];日本学论坛;2001年02期
5 何杰;;铃声响了以后……[J];美文(下半月);2010年04期
6 邓小宁;日本学生汉语病句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年03期
7 何平;谈对日本学生的初级汉语语音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8 邓小宁;汉语的否定词与日本学生的语法偏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04期
9 刘颂浩;对9名日本学生误读现象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2期
10 朱建荣;;报忧不报喜的民族——“一看日本 二思中国”系列报告之一[J];国际展望;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桂兰;呼和;;蒙古语标准话非词首辅音舌位变化及其约束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孙朝奋;;写“简”、识“繁”、“打”拼音和汉语的规范[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汪融;汉语在故乡的忧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叶娇;地区启动青年农民汉语培训[N];吐鲁番报(汉);2008年
8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朝格吉乐玛;“时”概念的蒙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加藤百合;初级汉语水平日本学生的上声偏误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鲁晓雁;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居设;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0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26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