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汉字词研究——兼谈对外汉语教学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1980 to 2007, comb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and Japanese characters and probes into the lack of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clud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hinese words, the ro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teaching of Japanese Chines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analysis of errors, and so on. The deficiency mainly includes the lack of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research, the narrow angle of study,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difficulty and the insu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achievement, etc.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2 宫本幸子!188-0013日本国东京都田无市向台町 4-21-45-206;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常见的表达错误[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3 孙俊;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03期
5 高箬远;日本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汉字词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泉;;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兼论对日本人的汉语词汇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王志勤;现代汉日反序词的比较研究[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曹莉,张予娜;日语拟声词·拟态词的文体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3 黄卓明;从“图式”理论角度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问题[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4 孙俊;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鲁畅;汉语复合词的中日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鲁畅;;汉日语中副词的意义分类与比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鲁畅;汉日四字熟语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8 杨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晓霞;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语义特征[J];云梦学刊;2003年03期
10 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泉;;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兼论对日本人的汉语词汇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2 奥山望;;对日本学生的语音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3 金珍我;;韩国学生借助母语迁移习得汉语词的利与弊[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琦;中日同形词与认知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金红月;中、韩、日三国汉字简化字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朴点熙;七种汉语教材选词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安藤亮大;《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的综合考察与成因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黎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的词汇通达[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尉万传;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综合考察[D];暨南大学;2004年
10 盖利亚;汉日同形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丽;日汉同形词词类琐谈[J];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辛永芬;日汉时间词对比分析及相关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刘富华;HSK词汇大纲中汉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与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4 宫本幸子!188-0013日本国东京都田无市向台町 4-21-45-206;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常见的表达错误[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5 吕滇雯;日本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之(一):动词重叠[J];汉语学习;2000年05期
6 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7 陈佩秋;日本留学生拟亲称呼语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2年06期
8 孙俊;日本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借用母语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绂;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的讹误及其产生原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10 周小兵;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舆水优;;日本人学汉语[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杜君燕;;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3 王绍新;;超单句偏误引发的几点思考[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4 陈绂;;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晓峰;;浅谈朝鲜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1期
2 朴红瑛;;对韩国学生汉语词汇教学的一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3 俞红;;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4 胡江;;通过词例对二字日汉同形词的分析[J];飞天;2011年12期
5 古川裕;;汉字文化圈内的“汉语文化”教学[J];国际汉语;2011年01期
6 朴京花;;中韩两国吸收外来语的比较考察[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7 乔P;;浅谈对韩汉字教学[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8 河永三;;韩国汉字教育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00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程文;;从法国汉语教材看法国汉字词汇教学特点[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宏;;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语音偏误例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明;;商业词语的异化及其对语言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美玲;;从复现数、复现率看人教新课标教材教材语言安排——兼谈数据库使用的角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姜柄圭;;学术领域语料的“V+N”搭配特点与汉韩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志强;;根据古本《尚书》材料补正大型字典举例[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石磊;;近代以来汉语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金永寿;;中国朝鲜语规范化方向与规范原则思考[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汉语与韩国语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冯天瑜;中西日文化对接间汉字术语的厘定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3 冯天瑜;中日汉字文化的交互关系[N];光明日报;2001年
4 冯天瑜;近代学人对新词语输入的反应[N];光明日报;2003年
5 茅理;封杀缩略词有必要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冬梅;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江玲;韩国汉字和汉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4 崔红花;汉韩日体词修饰词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彦洁;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志炫;韩国汉字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付娜娜;和制汉字词语义分布的历史考察[D];燕山大学;2012年
3 秦思;对韩汉语词汇教学中韩国汉字词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李宇哲;韩语汉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朴原熙;现代汉语词汇与韩国汉字词比较及教学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裴q彩,
本文编号:2384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8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