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汉语程度副词习得研究
[Abstract]:Adverb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grammar teaching of TCFL, in which the degree adverbs are used frequently and the usage is complex,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degree adverbs by Vietnames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exercises and grammar test dat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degree of difficulty to investigate the acquisition order and degree of difficulty of Vietnamese students' Chinese degree adverbs.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degree adverbs in Vietnamese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more than 800 cases of degree adverb errors in Vietnamese students' cor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involving five kinds of errors: omission, misaddition, error-generation, misorder and hybridity. According to the error, the degree adverb acquisition order of the corpus is obtain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grammar test results of Vietnamese students, a degree adverb acquisition order is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rder in the workbook corpus. Through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words have greater consistenc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easonable artificial data intervention, the total acquisition order of degree adverbs is finally establish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re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s the degree of degree adverb relative to the Vietnamese language (level zero, level 15),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difficulty, the error and 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At last, the paper reviews the setting of degree adverbs in grammar outline, examination outline, teaching outline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study to textbook compil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彩凤;;试析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咣咣、嗷嗷、嘎嘎、哇哇”[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刘晓春;;《韩非子》中表极度的程度副词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帆;;洛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特点浅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宋兆娟;刘玉婷;;程度副词在政治文献中的对等翻译——以《十七大报告》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韩晓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词说略[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陶瑷丽;;程度的表达形式:程度副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芳;;“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限定与语义特征[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楼枫;;烟台方言程度副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9 徐琳;;浅论浙江衢州话中的几个程度副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10 蒋媛媛;;“A着”句式在甘南方言中的用法特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赵宏;;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付继伟;;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状况的考察与分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刘晓梅;;汉语贬义高义程度副词略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尹绍华;;浅谈羡余成分造成的语病[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郝敏;;现代汉语“不+NP”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章剑锋;张奇;吴立德;黄萱菁;;中文评论挖掘中的主观性关系抽取[A];第三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3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黄世中;一脉相承 各居强势[N];温州日报;2008年
5 徐斐;金华方言撷趣[N];金华日报;2005年
6 侯丽芳;好名称助推洋品牌[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7 田草雨;在“高端”流行的社会生存法则[N];长江日报;2007年
8 侯丽芳;品牌欲扬名还需好译名[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金良;学会说话 消灭语病[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汪静;75亿美元日本“偷袭”安大线[N];中国经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危艳丽;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倩;现代汉语增量与减量构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琦秋;网络语言模糊性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洁;《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慧;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程度副词“很”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方波;自然语言理解中副词修饰作用的研究及其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静;《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英;中介语程度副词“很”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中山大学;2010年
8 谢换玲;魏晋南北朝汉译佛经程度副词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9 李颜弟;表程度范畴的负面语义源词语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10 李信玉;中韩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程度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7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38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