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9-05 18:36
【摘要】: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研究和体系建立,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内容。该文探讨了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8个特点。进而提出建立该语法体系的设想和前景。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2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张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东涛;;英汉否定是非问句答句的语法和语用对比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伍铁平;不要玷污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维护语言文字科学的尊严——评《汉字哲学初探》[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3 王光全;“把”字句的原型用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朱志平;;21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展望——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暨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研讨会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杨海明;;语法研究的理论创新——读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论》[J];长江学术;2008年03期

6 董宪臣;;汉语是非问句相关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邓根芹;浅谈高师现代汉语教学[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6期

8 俞咏梅;;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前提批判[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9 罗毅,张丽华;汉、英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及排除[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彭玉兰;张玲;;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艳华;陈小荷;李斌;陈钟;;面向自动句法分析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琪;留学生对汉语“谁”的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语料库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佳;印尼留学生11类有标转折复句习得顺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盈新;中高级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徐林;;第二届《国外语言学》编辑工作研讨会纪要[J];国外语言学;1989年01期

3 廖秋忠;;也谈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2期

4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2期

5 袁毓林;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1998年02期

6 盖尔达·孟索尔;罗慎仪;;社会语言学对多语现象研究的贡献[J];第欧根尼;1988年01期

7 汪丁丁;“学术·中心”何处寻?[J];读书;1997年07期

8 范开泰;;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01期

9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10 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书秋;关于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科学衔接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2 杨瑾钰;;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周子衡;;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语法[J];语文学刊;2007年04期

4 成燕燕;发挥优势 找准角度 深入开展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总结[J];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5 贾晶;;如何使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法”可循[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6 马翠玲;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谭春健;如何体现“变化”——关于句尾“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8 郑华辰;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若干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赵丽君;;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王晨;略谈我校外籍留学生的汉语教学[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聪颖;郭凯;陶沙;;汉、英工作记忆关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慧琴;;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与翻译中一词多义的处理[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冀宏;;英汉色彩词修辞用法赏析及互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平;;外国留学生的阅读偏离与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9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阎赫允;;第二语言话语产出流利性与意识趋动[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海;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七月亮相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平方;汉语国际推广:路渐宽路更长[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李枫;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6 傅振国;“英语蚂蚁”和“汉语长堤”[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京记者 石岩;汉语的政治[N];南方周末;2005年

8 本报记者 韩士德 通讯员 谢天武;孔子学院兴盛告诉我们什么[N];科技日报;2009年

9 赵晨;推动汉语发展:由民间走向政府[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敬;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红;语义提取:基于第二语言词汇能力角度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5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超;IP外名词性结构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初始重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8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梅;中英文书写相关脑区功能核磁共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艳;汉英补语对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史红宇;从教材看历史上来华外国(族)人的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刘红燕;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的习得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居设;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陈华;英汉句法结构对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琼;中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静;英汉致使动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洋;英汉模糊类标识符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邸素敏;英汉委婉语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2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32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