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助词“过”的次结构与教学语法排序
【作者单位】: 政治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凌;;补语“起来”的隐喻认知过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刘志富;;现代汉语中“X的X”结构的对举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张明友;;“已经”语法意义新探——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与探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杨静;;安康汉滨区方言的体貌系统[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杨静;;安康方言中兼表完成体意义的几个动词[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韩光清,王法政;英语缩略语略议[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9 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顾鸣镝;;关于构式承继及其理据的可探究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琳;陈丛梅;;《汉英奥林匹克词典》的词目确立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鹏元;;询问式搜索请求的模式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现代维吾尔语情状类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文莲;韩国留学生“比”字句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祖艳凤;留学生程度副词“比较”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梅;利用情境法教学语法好[J];黑龙江教育;1995年Z2期
2 许继康;教学语法应用的一个新视点——古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几点相似性比析[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03期
3 吴启主;;教学语法问题刍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2年05期
4 马翠玲;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庄文中;教学语法及其教学性——论语法教学之二[J];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05期
6 黄国文;论英语语法的意义和种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6期
7 高更生;一部高水平的教学语法专著──评《汉语语法专题与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8 程书秋;关于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科学衔接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9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10 吕叔湘;推荐一本实用而有学术价值的教学语法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序[J];汉语学习;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绍华;;对动态助词“了”的再认识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何晓丽;陈小荷;陈锋;钱小飞;;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自动生成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凤乾;赵均;;屋顶塔上微波天线的地震作用计算[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季超;周云;秦亮;;巨型钢结构体系及其节点形式探讨[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刘承宗;;轻钢建筑结构材料选用之经济性分析[A];2001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8 涂永明;吕志涛;张继文;;CFRP索悬挂建筑结构的动力减振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旺熹;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文全;善取善弃 和而不同[N];贵州日报;2009年
2 阿燕;物流的综合层次结构[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范重;国家体育场钢结构设计优化方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晁国荣;筑起“鸟巢”的骨架[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晁国荣;筑起“鸟巢”骨架[N];建筑时报;2006年
6 新文;糖精行业实行新的调整[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7 王招宇;“十五”结构调整具有新的特点[N];山西日报;2001年
8 通讯员 郑颖;德胜科技园中心区工程首次结构长城杯验收通过[N];建筑时报;2006年
9 王广生;“冷门人才”巧择业[N];云南日报;2004年
10 王增彪 杨潇;科技筑“巢”[N];首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黄婉梅;黎氏语法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季庆光;高安全级操作系统形式设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5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宗丽;长阳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涂永明;CFRP索悬挂建筑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及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王翠青;氧化铟纳米结构材料的控制合成及表征[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婵;天镇方言动态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张雅文;初级阶段留学生动态助词“过”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瑞清;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动态助词“着”的编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妍;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晓芳;《金瓶梅词话》动态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卞知美;韩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2年
7 陈氏玉映;越南学生习得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的偏误分析及纠正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祝君;《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动态助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菁;“的”字动态助词用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薛晶晶;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3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