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产生的诸因素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全,胡琳;中介语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蔡立予;;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科技资讯;2009年23期
3 杨彩梅,曹合建;对中介语认识之批判[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2期
4 王善江;曹盈;;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查爱霞;;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文晶;;中介语——外语教学策略的导向[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赵留美;;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何高藻,侯蔓文;试论中介语的多种发展前途[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王建英;;浅谈中介语和构思图式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2期
10 瞿霭堂;双语和双语研究[J];民族语文;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绵竹;薛恩奎;李绍哲;南振兴;;一种与UNL接口的机器翻译系统ETAP-3概要[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启珍;;中介语理论在普通话培训及水平测试中的运用[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竹屏;;普通话水平测试在语言测试中的共性与个性[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旭慧;程肇基;;分类教学 分层达标——构建方言复杂地区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模式[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闻亭;;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对待目的语群体态度及习得动机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惠生;;《翻译学导论》框架思考与设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子亮;;认知心理的视角:对外汉语写作原理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高敏毅;;从信息结构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贾玉成;译学语境研究的新期待[N];文艺报;2006年
2 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N];文汇报;2006年
3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吴泽琼;文化图式差异与翻译的变通[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卢春华;我国外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N];四平日报;2009年
6 李枫;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7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黑龙江大学 江宇冰;全球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岳辉;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刚;任务准备条件对汉英口译目的语语法准确性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2 张荣婕;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骊;词块理论在语言石化现象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4 游红明;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动词词组偏误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金磊;汉英中介语中的主题突出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彭宁红;试论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荔;面向对外汉语的离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步鑫;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鲍巧普;从语用策略的使用看中介语语用能力之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6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