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泰方位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6:59
【摘要】:汉语和泰语都有方位词,这些方位词在语义和句法特征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文章以“上、下”、“左、右”、“里、外”、“前、后”这四组使用频率较高的现代汉语方位词为代表,将其与泰语相似词“(?)[bon33]、(?)[nш:a24](上)-(?)[la:η51]、“(?)[taj51](下)”、“(?)[sa:j45](左)-(?)[khwa:w24](右)”、“(?)[naj33](里)-(?)[n(?):k51](外)”、“(?)[na:51](前)-(?)[laη24](后)”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了汉语和泰语这四组方位词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范围、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汉语单纯方位词“上、下”和合成方位词“上下”类的方位意义、隐喻意义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与泰语相似词的比较研究。本章以汉语“上”、“下”以及合成“上下”和泰语相似(?)[bon33]、(?)[nur:a24](上)和(?)[la:η51]、(?)[taj51](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及详细的说明与描写,找出两者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章为汉语单纯方位词“左、右”和合成方位词“左右”类的方位意义、隐喻意义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与泰语的相似词的比较研究。本章以汉语“左”、“右”以及合成“左右”和泰语相似(?)[sa:j45](左)和(?)[khwa:24](右)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及详细的说明与描写,找出两者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为汉语单纯方位词“里、外”和合成方位词“里外”类的方位意义、隐喻意义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与泰语的相似词的比较研究。本章以汉语“里、外”以及合成“里外”和泰语相似(?)[naj33](里)和(?)[n(?):k51](外)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及详细的说明与描写,找出两者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五章为汉语单纯方位词“前、后”和合成方位词“前后”类的方位意义、隐喻意义和句法功能三方面与泰语的相似词的比较研究。本章以汉语“前”、“后”以及合成“前后”和泰语相似(?)[na:51](前)和(?)[la:η24](后)为研究对象。对这些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及详细的说明与描写,找出两者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第六章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方位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本章探讨了泰国学生学习“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类方位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最后一章为结语,对本文所叙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汉语和泰语方位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二语教学的深入展开。不仅能帮助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掌握汉语方位词的“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运用的这几组汉语方位词,最终提高泰国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学生学习掌握泰语方位词“(?)[bon33]、(?)[nш:a24](上)-(?)[la:η51]、“(?)[taj51](下)”、“(?)[sa:j45](左)-(?)[khwa:w24](右)”、“(?)[naj33](里)-(?)[n(?):k51](外)”、“(?)[na:51](前)-(?)[laη24](后)”的意义和用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图文】:

客体,所指


ra邋2-邋It邋M邋2邋12逦W2-13邋M邋2-11逦16逦i?)2邋17逡逑图2-11,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在上面,而且两者之间相互接触。图2-12,所指客体在参逡逑照主体在上面,两者不接触。图2-13,参照主体是一个垂直面,而所指客体附着在参照主体逡逑表面。图2-14,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在下面,参照主体与所指客体之间有媒介物相连接。图逡逑2-15,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下面,参照主体与所指客体直接接触,没有空隙。图2-16,水平逡逑的参照主体发生一定的倾斜,所指客体仍然还在上面,与参照主体接触。图2-17,当参照主逡逑体是一个没有明确的上下平面的物体。(二)“上”隐喻义情况分析为七种:(1)隐喻“时逡逑间、先后顺序”,如:“上个星期”(指时间),“上一位”(指顺序)。(2)隐喻“数量”逡逑(常见的表达是“以上”),如:“不过,以我分析,他的修为至少要比我高出二十年以上!”逡逑(BCC)例中的“二十年以上”表示他的修为比我高出的时间是多于二十年的。(3)隐喻“媒逡逑介”,如:“杂志±”、“电脑上”等。(4)隐喻“过程”,如:“会上没有人发言”、逡逑“上”表示从开会开始的那个时点一直到开会结束

客体,所指


ra邋2-邋It邋M邋2邋12逦W2-13邋M邋2-11逦16逦i?)2邋17逡逑图2-11,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在上面,而且两者之间相互接触。图2-12,所指客体在参逡逑照主体在上面,两者不接触。图2-13,参照主体是一个垂直面,而所指客体附着在参照主体逡逑表面。图2-14,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在下面,参照主体与所指客体之间有媒介物相连接。图逡逑2-15,所指客体在参照主体下面,参照主体与所指客体直接接触,没有空隙。图2-16,水平逡逑的参照主体发生一定的倾斜,所指客体仍然还在上面,与参照主体接触。图2-17,当参照主逡逑体是一个没有明确的上下平面的物体。(二)“上”隐喻义情况分析为七种:(1)隐喻“时逡逑间、先后顺序”,如:“上个星期”(指时间),“上一位”(指顺序)。(2)隐喻“数量”逡逑(常见的表达是“以上”),如:“不过,以我分析,他的修为至少要比我高出二十年以上!”逡逑(BCC)例中的“二十年以上”表示他的修为比我高出的时间是多于二十年的。(3)隐喻“媒逡逑介”,如:“杂志±”、“电脑上”等。(4)隐喻“过程”,如:“会上没有人发言”、逡逑“上”表示从开会开始的那个时点一直到开会结束

汉泰方位词比较研究


图3逦ffl4逦

本文编号:2760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760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