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招呼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6:05

  本文关键词:汉语招呼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言语交际行为,招呼语发生在会话进行的开始,虽然含有的理性意义较少,但其蕴涵的情感却非常丰富。见面时打招呼是对双方社会关系的确定和维护,招呼语是语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规约性比较高的语言形式。第二语言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留学生得体、恰切地使用汉语招呼语进行交流。首先,本文探究了汉语招呼语的特点以及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形式;其次,统计分析了对外汉语教材《交际汉语》中的招呼语的编排情况,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留学生学习和运用汉语招呼语的失误原因进行探析,这种语用失误是由文化差异、汉语教材、交际原则、学习策略和社会环境以及汉英翻译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最后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有效地讲授,以及留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汉语招呼语。
【关键词】:汉语招呼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失误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1 选题缘由8-9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3 研究方法9-10
  • 4 文献综述10-14
  • 4.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10
  • 4.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10-14
  • 第一章 招呼语概述14-19
  • 1.1 招呼语的界定14
  • 1.2 招呼语的特征14-16
  • 1.2.1 简洁性15
  • 1.2.2 可转换性15
  • 1.2.3 多样性15-16
  • 1.3 招呼语的分类16-19
  • 1.3.1 称呼型招呼语16-17
  • 1.3.2 问候型招呼语17
  • 1.3.3 即景型招呼语17
  • 1.3.4 调侃型招呼语17
  • 1.3.5 零招呼语17-19
  • 第二章 汉英招呼语对比与跨文化交际19-23
  • 2.1 汉英文化差异比较19-21
  • 2.1.1 思维方式的差异19-20
  • 2.1.2 价值观念的不同20
  • 2.1.3 言语行为模式差异20-21
  • 2.2 汉英招呼语比较21-23
  • 2.2.1 招呼语表达目的比较21
  • 2.2.2 称呼型招呼语的比较21
  • 2.2.3 问候型招呼语的比较21-22
  • 2.2.4 即景型招呼语的比较22
  • 2.2.5 其他类型招呼语比较22-23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招呼语编排情况的统计分析23-28
  • 3.1《交际汉语》教材中招呼语统计情况23-25
  • 3.2《交际汉语》教材招呼语统计情况分析25-28
  • 第四章 留学生使用汉语招呼语语用失误探析28-35
  • 4.1 留学生汉语招呼语使用失误情况28-30
  • 4.1.1“你好!”类语用失误28-29
  • 4.1.2“吃了吗?”类语用失误29
  • 4.1.3 复加形式语用失误29
  • 4.1.4 称呼型类语用失误29-30
  • 4.2 留学生汉语招呼语语用失误原因探析30-35
  • 4.2.1 文化差异的影响30-31
  • 4.2.2 汉语教材的影响31
  • 4.2.3 交际原则的影响31-33
  • 4.2.4 学习策略的影响33
  • 4.2.5 社会环境的影响33
  • 4.2.6 汉英翻译的影响33-35
  • 第五章 汉语招呼语教学建议35-41
  • 5.1 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35-37
  • 5.2 关于教师教学的建议37-38
  • 5.3 关于留学生学习建议38-39
  • 5.4 关于活动课设计建议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华;;有用的废话——从语用角度谈“寒暄语”[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孟建安;招呼语的修辞内涵[J];修辞学习;1995年05期

3 常敬宇;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4 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旋;汉语问候语及其教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招呼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95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