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用法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9:24
本文关键词:“了”的用法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了”是非常重要的语法词,同时也是汉语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虽然目前学界对“了”的研究很多,但还不能做到全面。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了”的教学仍是难题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的用法,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对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归纳总结,并针对此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了”分为“了.”和“了2”。“了1”出现在动词后面,如果动词有宾语,“了1”用在宾语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实现”,语法上叫动态助词“了”;“了2”一般出现在句末,表示“变化”或者表示出现新的情况,通常叫做语气助词“了”或句尾“了”。本文具体总结出“了1”的七种用法,“了2”的五种用法,并分析“了.”、“了2”共现情况。 在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关于“了”的使用偏误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了”的遗漏、“了”的添加、“了”的错置、“了1”、“了:”混淆使用等。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五种情况: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教材因素、“了”自身的复杂性、教学引导的不足。针对以上偏误,提出可行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最后结合《新编汉语教程》以及《汉语初级教程》这两套教材,探究教材中“了”的编排处理,具体看“了”的语法项目排序问题,看“了1”、“了2”各自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了”的教材编写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了” 意义 用法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2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6-7
- 一、选题背景6
- 二、选题意义6-7
- 第二节 文献综述7-11
- 一、“了”的本体研究综述7-9
- 二、“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9-11
- 第三节 论文写作11-12
- 一、论文结构安排11
- 二、语料来源11-12
- 第一章 “了”的意义及用法12-22
- 第一节 “了_1”的意义及用法12-16
- 一、动词+了_1+宾语12-14
- 二、动词+了_1+动词14
- 三、形容词+了_1+数量短语14
- 四、动词+了_1+动词短语/小句14-15
- 五、动词+了_1+宾语+动词短语/后续小句15
- 六、动词+宾语+动词+了_1+数量15-16
- 七、动词/形容词+了_1+趋向动词16
- 第二节 “了_2”的意义和用法16-18
- 一、动词+了_216
- 二、动词+宾语+了_216-17
- 三、名词/名词性短语+了_217
- 四、数量短语+了_217-18
- 五、形容词+了_218
- 第三节 “了_1”、“了_2”的共现18-22
- 一、动词+了_1+宾语+了_218-19
- 二、形容词+了_1+宾语+了_219
- 三、动词/形容词+了_1+数量+了_219
- 四、动词+了_1+动量+了_219-20
- 五、动词+了_1+物量+了_220-21
- 六、一些特殊的双“了”结构21-22
- 第二章 留学生使用“了”的偏误分析22-36
- 第一节 偏误类型22-31
- 一、遗漏偏误22-24
- 二、添加偏误24-29
- 三、错置偏误29-30
- 四、混用偏误30-31
-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31-36
- 一、母语负迁移31-32
- 二、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32-34
- 三、教材教学因素34
- 四、“了”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34-35
- 五、教学引导的不足35-36
- 第三章 对外汉语“了”的教学建议36-45
- 第一节 “了”的教学难点36-37
- 第二节 “了”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37-40
- 一、“了”的教学策略37-39
- 二、“了”的学习策略39-40
- 第三节 教材编写的建议40-45
- 一、教材编写的一般性要求40-41
- 二、“了”在教材中的编排处理41-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迅;“形容词+动态助词‘了’”结构的多角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史冠新;;普方古视角下的“了_1”“了_2”“了_3”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4 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辛永芬;留学生在使用“已然”类时间副词和“了”共现与否时的偏误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丁桂贤;;关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助词“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7 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8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9 张黎;界变"论——关于现代汉语"了"及其相关现象[J];汉语学习;2003年01期
10 王光全;柳英绿;;同命题“了”字句[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53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3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