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
【摘要】: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教学所依据的材料,教材质量好坏也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对外汉语语言类教材,它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同时又以语言为载体的教材,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教材形式,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如何编纂,值得人们思考。本文选取《中国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和《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两本中级汉语文化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其不同特色,提出编纂建议,以期对今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本中级汉语文化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从课文内容看,《中国文化》在文化教学的内容上追求的是广而全,而《汉语文化双向教程》追求的则是窄而精。2.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侧重上看,《中国文化》在介绍中国文化时,以介绍传统文化为主,少量涉及当代文化。《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则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对当代文化的介绍。3.在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更多地是单纯地介绍中国的文化,基本没涉及跨文化的内容,而《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则较多地涉及跨文化的内容。4.从语料难度看,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为依据,《中国文化》在词汇难度上偏难,在句子长度上则满足要求。《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则在词汇难度和句子长度上都符合要求。5.在编写目的方面,《中国文化》是一本单纯介绍中国文化知识的教材。《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则旨在让学习者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对今后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编纂提供一些建议,如课文内容与编写目的相适应,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并重,注重跨文化内容的编排,语料难度应与学习者水平相适应,提高教材插图的相关性、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对外汉语学习者寻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教材,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中国古代、现代文化,还能通过对比本民族文化及中国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 教材评估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0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8
- 1.3 研究意义8-9
- 1.3.1 学术意义8-9
- 1.3.2 实用意义9
- 1.4 论文框架9-10
- 2 文献综述10-17
- 2.1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10
- 2.2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教学目的10-11
- 2.3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内容11
- 2.4 教材评估定义及意义11-12
- 2.5 国内外第二语言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2-13
- 2.5.1 国外第二语言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2
- 2.5.2 国内第二语言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2-13
- 2.6 国内外第二语言文化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3-14
- 2.6.1 国内第二语言文化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3-14
- 2.6.2 国外第二语言文化教材评估相关研究14
- 2.7 小结14-17
- 3 研究方法17-20
- 3.1 研究目的和问题17
- 3.2 研究对象17-18
- 3.2.1 文本:《中国文化》和《汉语文化双向教程》17
- 3.2.2 问卷对象17-18
- 3.3 研究方法18
- 3.4 研究工具18-19
- 3.4.1 文本分析18
- 3.4.2 问卷18-19
- 3.5 数据收集与分析19-20
- 4 结果与讨论20-40
- 4.1 结果20-30
- 4.1.1 文本分析结果20-21
- 4.1.2 调查问卷结果21-30
- 4.2 讨论30-40
- 4.2.1 两本教材各自特色对比30-38
- 4.2.2 对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编纂建议38-40
- 5 结论40-42
- 5.1 重要发现40-41
- 5.2 研究启示41
- 5.3 研究局限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2
- A 《中国文化》目录46-48
- B 《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目录48-49
- C 《中国文化》教材情况调查问卷49-51
- D 《汉语文化双向教程》教材情况调查问卷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剡;文化观念差异与翻译[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2 韩宝民;;旅游行业中表述文化背景的语言交流有效方法分析[J];前沿;2012年09期
3 车明正,郭舒权;文化市场发展趋势断想三章[J];上海综合经济;1994年07期
4 田青,吴广辉,邓吉元;文化思维与“三称”的命名空间[J];长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城市转型要有文化思维[J];教书育人;2005年09期
6 白春仁;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谢章华;;隐喻在文化教学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8 蒋秀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J];科技风;2009年02期
9 余秋雨;;为中华文化做减法[J];商周刊;2011年01期
10 陈朝豹;文化生成论[J];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绍臣;;中西文化耦合创新是现代企业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模式[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万县;万威武;;全球化思维、地方化行动——跨国管理的文化策略模式探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廖学新;;水的精神分析——中国文化一瞥[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4 王卫东;;超越二元思维 发展民族文化——谈保护和发展民族文艺的几种观念[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阳;企业落后是文化的落后[N];经理日报;2003年
2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 朱咏雷;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文化建设如何发挥作用[N];四川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孙若风;战略思维运筹文化事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文心;余秋雨:文化不是自家的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杨忠 周金江;浅谈个私协会廉政文化建设[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让文化与科技在融合中繁荣发展[N];沈阳日报;2012年
8 钟美荪;培养跨文化思维方式[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市文化局局长 冉宗海;大胆创新 扎实工作 提升宝鸡文化品牌[N];宝鸡日报;2007年
10 张小兰;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述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方方;新疆高校留学生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涂志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壮;文化思维下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史林玲;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晓鸾;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潘菁;中英跨文化采访的语言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蔡德顺;从文化身份看英汉隐喻[D];厦门大学;2008年
8 戴春燕;文化思维模式对二语写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舒春玲;汉英习语语义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倪前恒;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1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6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