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荷建筑特点看两国不同的文化心理
本文关键词:从中荷建筑特点看两国不同的文化心理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荷两国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两国不同的文化氛围,荷兰建筑典型的特点"小门大窗户"反映荷兰社会宽容开放的文化氛围,而中国建筑门窗庭院等的设计则反映较为含蓄内敛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土壤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之花,不同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文化之果,不同的文化风气在两国的跨文化交往中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往中应对异文化有所了解,以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才能达到文化交往和传播的目的。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关键词】: 建筑 跨文化交际 中荷文化差异
【分类号】:TU-86;TU-05
【正文快照】: 安徽文学2014年12期总第377期一、引言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同时,衣食住行也反映出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掩盖下的文化心理。建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物质外壳,是文化的外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武庆;;从聚落到城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向性特征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赵胤伶;曾绪;;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差异比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赵涵;;论荷兰宽容文化形成的若干原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雷聪;;跨文化交际中权力距离对语用失误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沈福煦;;建筑与文化[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蓉;;大学校区建设理念与地域文化——从成都大学新校区建设说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张雅琦;李美莲;;论“泥马渡康王”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3 邓后生;;秦汉地理文献要述[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4 刘鹏飞;;试论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J];福建建材;2011年07期
5 王凯;;高校建设项目效益分析[J];福建建筑;2010年01期
6 张良;刘茜;;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7 何光顺;;外语类院校《中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孙先旭;;关于艺术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7期
9 唐文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文化审视[J];传承;2009年10期
10 张建波;;中国楹联文化的分类解读[J];管子学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伟;明前期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1368-1457)[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筱倩;扬州老城区建筑遗产形态特征的整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国;唐代凉州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程曼欣;争议广告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邓俊生;秦国与西戎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张建荣;婺源乡村旅游转型背景下的农家乐建筑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杨瑞艳;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中美言语交际风格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从彬;宋代女训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巧云;哈萨克英雄叙事长诗《阿布赉》的文化解读[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蒋银芬;医院安全氛围、工作环境及人口学特征与给药错误报告障碍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1年
9 刘静;荷兰的面孔[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10 何明霞;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差异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德根,章放维;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孙晓杰;;论文化范式对语言交际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颖;张莉;;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2期
2 王新灵;;碰撞—交流—融合——中西文化的冲突、交流与融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2期
3 叶艳阳;专业领域中的跨文化交际[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江三凤;;中职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跨文化交际[J];科技视界;2012年19期
5 王建武,唐辉;浅析语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廉洁;跨文化交际中的无动机粗鲁剖析[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7 任奎艳,冯丽;浅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对策[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云萍;;了解文化差异、避免语用失误[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一萍;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实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玉珊;论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源;中美时间取向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曾珍;高中生英语语用失误及对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795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9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