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汉语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6:48

  本文关键词:汉语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认知理论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它已成为话语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认知理论为依据,在语用功能层面上对汉语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现代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汉语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认知理论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0前言人们在口语和会话交流中为了能有效地组织话语结构,准确的传递信息,通常会使用一些小品词、连接语、附加语、副词和感叹词等多种语言手段,如“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总之”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将类似的结构称为“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义娟;傅福英;;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3 闫涛;;论认知关联性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力[J];学术交流;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华;;论辩论中的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与作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申丽霞;;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王英;;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与翻译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肖建安;论语言的变化与变异规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毛浩然;吉灵娟;;well、now、then的话语标记功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蓓;;话语否定标记“X不X”的语用功能浅析[J];才智;2011年26期

7 金辰;;英语话语标记语的主要特征及其语用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龙军;;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习得整合分析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苗宁;马建华;;对比性标记语的关联—认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屏;;《国王的演讲》中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君均;;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4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樊小玲;汉语指令言语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善生;话语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圆圆;《老友记》幽默对白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永春光;话语标记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的使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荣娜;话语标记语的幽默效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江雪飞;话语标记语But在小组讨论中的修正功能分析[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李艳梅;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阐发性话语标记语的对比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俊一;俄语态度联系语的语用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霞;首话题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久阳;顺应论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婷婷;汉语文化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其学习调查[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仁;吴珏;;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2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年04期

3 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5年03期

4 杨世登;刘凌子;;英语专业学生话语标记语Like习得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6 谢世坚;;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7 赵蕴萱;;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何安平 ,徐曼菲;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 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9 陈新仁;任育新;;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10 冉永平;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艳;口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晓梅;;交际语境中附加疑问句的语用功能[J];理论界;2006年10期

2 徐宜良;;委婉语的构建手段及语用功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3 李学晋;;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中国教师;2008年S1期

4 高帆;;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探析[J];考试周刊;2008年35期

5 吕汀;蒋跃;;医学科普文章中的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2期

6 颜娜;郑厚尧;;“啊”的语用功能及其获得机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郝晶晶;郑伟;;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鹏;孙斐然;;女性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探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杨湘伶;黎富玉;;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5期

10 宋银苗;刘向宏;;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诚刚;;“脖子在医院里”——从一则汉语招牌的英译失误浅析英汉语语用功能的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侯且岸;;科学认知理论,,理性看待创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卢秀玲;;分布式认知理论在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施承孙;郭琳;;认知理论对森田疗法的几点诠释[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碎欧;;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玲;;舰船自动化及人机行为层次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且岸;科学认知理论[N];学习时报;2006年

2 齐万良;要坚持“依理服人”[N];新疆日报(汉);2007年

3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周建民;用和谐语言打造和谐广告[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李瑞卿;传道也有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王忠勋;让“想象”提升指挥艺术[N];解放军报;2006年

7 许海云;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殷治纲;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和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陈劲邋梁英;公众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N];学习时报;2007年

10 张白玉;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N];新疆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耀臣;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中程式化序列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燕;哈罗德·品特戏剧话语里沉默现象的语用文体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静;《史记》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同义反复的认知语用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金玲;词汇短语在口语语篇中的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玉楼;非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登云;称呼语使用的语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5 唐文生;证券分析中的模糊语言[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江晶瑶;关于日语会话中的省略[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厉杰;电视方言新闻的语用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徐娟;模糊限制语及其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任利华;模糊修辞及其语用功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张瑞鸿;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分析[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4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44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