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初、中级)的敬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4:30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初、中级)的敬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 敬词 类型及句式义 教材编排 习得情况
【摘要】:敬词在汉语族群之间的日常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留学生日常汉语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双重角色。本文对敬词的界定、分类、句式义、教材编排、习得偏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和目标进行了介绍和阐述。第一章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需要对敬词进行界定,敬词即表达尊敬含义或感情色彩,用于指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事物的词语,不包括表谦的词语和表敬谦的语素,属于礼貌语言中敬语的词汇部分,并将初中级口语教材中的敬词分类,敬词包括拟亲属类、社会通用类、职业职务官职类、人称代词等四类。第二章较为全面地介绍敬词的句式义及敬词使用的限制条件,句式义主要有表示尊敬、礼貌、调侃、疏远、郑重和体现交际者的涵养,使用的限制条件包括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两方面,交际场合主要有外交场合、商业活动、工作学习和非陌生人的非正式场合等四种,交际对象的限制包括交际对象的年龄辈分、身份地位、职业以及交际双方关系的远近。第三章对四套具有代表性的初中级口语教材中的敬词进行穷尽性统计,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教材敬词编排特点,即散乱性、不充分性、不准确性、缺环性和选择性,并提出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对敬词的习得情况,主要呈现出渐进性、背离性、类推性、薄弱性、不足性和不得体性等特点,进一步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和“教”与“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敬词 类型及句式义 教材编排 习得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0 引言12-17
- 0.1 研究现状12-15
- 0.2 研究内容15
- 0.3 研究方法15-16
- 0.4 研究意义16-17
- 第一章 敬词的分类及其特征17-27
- 1.1 敬词的界定17-18
- 1.2 敬词的分类及其特征18-27
- 1.2.1 拟亲属性敬词18-19
- 1.2.2 社会通用性敬词19-23
- 1.2.3 职业、职务、官职类敬词23-24
- 1.2.4 人称代词性敬词24-27
- 第二章 敬词的句式义及敬词使用的限制条件27-33
- 2.1 敬词的句式义27-29
- 2.1.1 表示尊敬27
- 2.1.2 表示礼貌27-28
- 2.1.3 表示调侃28
- 2.1.4 表示疏远28
- 2.1.5 表示郑重28
- 2.1.6 体现涵养28-29
- 2.2 敬词使用的限制条件29-33
- 2.2.1 交际场合对敬词使用的限制29-30
- 2.2.1.1 官方外交场合29
- 2.2.1.2 商业场合29
- 2.2.1.3 工作学习场合29-30
- 2.2.1.4 非陌生人间的非正式场合30
- 2.2.2 交际对象对敬词使用的限制30-33
- 2.2.2.1 年龄辈分的制约31
- 2.2.2.2 身份地位的制约31
- 2.2.2.3 关系远近的制约31-33
- 第三章 对外汉语初中级口语教材中敬词的编排情况及分析33-43
- 3.1 教材的选择33-34
- 3.2 敬词的分布34-37
- 3.3 编排的特点37-41
- 3.3.1 散乱性37-38
- 3.3.2 背离性38-39
- 3.3.3 不充分性39
- 3.3.4 不准确性39-40
- 3.3.5 缺环性40-41
- 3.3.6 选择性41
- 3.4 教材编排建议41-42
- 3.4.1 增加敬词文化背景和操练41-42
- 3.4.2 注重编排系统性和全面性42
- 3.4.3 增强敬词翻译的准确性42
- 3.5 小结42-43
- 第四章 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对敬词的习得情况考察43-51
- 4.1 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43
- 4.2 习得情况分析43-46
- 4.2.1 渐进性43
- 4.2.2 类推性43-44
- 4.2.3 薄弱性44
- 4.2.4 不足性44-45
- 4.2.5 不得体性45-46
- 4.3 习得的偏误原因分析46-49
- 4.3.1 内因分析46-47
- 4.3.1.1 母语的负迁移46-47
- 4.3.1.2 学习策略的不同47
- 4.3.2 外因分析47-49
- 4.3.2.1 敬词系统的庞杂48
- 4.3.2.2 文化的差异48
- 4.3.2.3 对敬词教学的轻视48-49
- 4.3.2.4 忽略敬词教学中的文化因素49
- 4.4 敬词在二语习得中“教”与“学”的策略49-51
- 结语51-52
- 主要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觉;;古汉语中的尊称[J];贵州文史丛刊;1989年02期
2 吴仁甫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位”与“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王映哲;敬语的正确使用及其语言效果[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4 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5 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年03期
6 刘道英;谈对外汉语教学的情感化与多样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田惠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西方文化背景[J];外语教学;1993年02期
8 吴少华;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敬语教学方法初探[J];外语教学;2002年01期
9 刘超班;敬语起源的猜想[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惠敏;英汉敬谦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牛艳霞;对外汉语敬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高明姬;对韩谦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69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86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