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交往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7:18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交往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开放性使多元社会思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微时代背景下,走在潮流前线的大学生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往,微时代交往方式逐渐融入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互联网的力量不容小视,微时代下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他们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思想政治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针对微时代交往方式和大学生价值观展开研究。通过了解微时代的界定和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进而分析微时代交往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为本文确立研究起点。立足当前微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大学生网络交往基本现状的实证研究,笔者发现微时代下交往方式对大学生带来了现实交往的冷漠与疏离、交往工具性过强、大学生道德自律弱化等消极影响,阻碍着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笔者从微时代传播方式的自由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以及传播监管不力等层面深入剖析其导致消极影响的原因,探索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创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培育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加强自媒体的监管和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等方面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构建合理的交往规范,使大学生健康融入微时代的交往环境。
【关键词】:微时代 交往方式 大学生 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0-16
- 一、关于“交往理论”的研究10-11
- 二、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11-13
- 三、关于“网络媒介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13-14
- 四、关于“网络交往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14-1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一、研究思路16
- 二、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微时代”交往与大学生价值观概述18-28
- 第一节 交往理论18-20
- 一、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18-19
-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19-20
- 第二节“微时代”交往方式20-23
- 一、网络交往的界定20
- 二、“微时代”的界定及其特征20-23
- 第三节 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特征23-26
-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23-24
-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24-26
- 第四节“微时代”交往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相互关系26-28
- 一、“微时代”交往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重要场域26-27
- 二、“微时代”交往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文化基础27-28
- 第三章“微时代”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及原因分析28-42
- 第一节“微时代”下大学生交往的基本现状调查28-35
- 一、问卷调查与统计28-29
-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交往的方式及频率29-30
-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交往的对象及内容30-32
- 四、“微时代”下大学生交往的动机及效果32-35
- 第二节“微时代”交往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35-38
- 一、帮助大学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35-36
- 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36
- 三、扩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36-37
- 四、激发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37-38
- 第三节“微时代”交往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38-39
- 一、带来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冷漠和疏离38
- 二、导致大学生交往工具性过强38-39
- 三、导致大学生道德自律弱化39
- 第四节“微时代”交往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原因分析39-42
- 一、“微时代”传播方式的自由化,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式微39-40
- 二、“微时代”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消减了大学生主流价值目标的确立40
- 三、“微时代”传播监管不力,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标准的选择40-42
- 第四章“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42-50
- 第一节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2-44
- 一、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平等的教育主客体关系42-43
-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容43
- 三、充分利用自媒体,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43-44
- 第二节 培育校园网络文化新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44-46
- 一、加强校园自媒体公众平台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44-45
- 二、培育优秀的青年“意见领袖”,引导正确校园舆论走向45
- 三、强化校园网络舆情监管与引领,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45-46
- 第三节 加强自媒体的监管和引导,构建合理的交往规范46-47
- 一、健全完善自媒体管理规范,加强自媒体立法46-47
- 二、推行自媒体实名认证,,规范平台使用秩序47
- 三、加强自媒体监管,净化网络交往环境47
- 第四节 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健康融入“微交往”47-50
-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教育47-48
-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意识48
-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暴秋菊;张艳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年35期
2 何森林;;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19期
3 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3期
4 张春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J];学理论;2009年30期
5 孙体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2期
6 邢建辉;;网络生活方式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J];青年探索;2008年05期
7 范秀文;;以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生活[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8 唐昆雄;杨斌;;大众传媒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咏雪;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培养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鹏;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2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3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