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的力量: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
本文关键词:规制的力量: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
【摘要】:近代知识分子具有公共情怀和批判精神,与古老的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契性。传统大学起源于“闲瑕的好奇”,与政府和社会没有太多的交集,被人们喻为纯洁的“象牙塔”。现代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同时,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的关注增多,传统大学精神受到各种各样的侵蚀,大学精神正在逐渐失去“真”、“善”、“美”的引领作用。当前,在文化市场化、管理科层化、知识专业化为核心特征的时代境遇下,知识分子精神有所消解、有所失落。大学知识人在专业化的冲击下,失去了批判的话语权,也不再存在具有“世界的构想”的思想控诉。知识分子从公众的宽广领域退回到自己狭小的专业领域,学术自由不再是他们奉行的基本原则。基于目前大学和大学知识分子所遭遇的现实之困,立足于时间和制度两个纬度,将大学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结构中,运用历史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和历史分析法,可以发现大学制度、大学精神和知识分子三者之间互动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对清末、民国、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三者之间从起源上存在着共生共长的关系,同时在演变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断裂和弥合,从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从历史社会结构中可以看出,大学制度对大学精神影响至深至远,现代制度的精细化在某种程度约束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与批判精神,特别是当代政治制度的规约性以及体制的精致设计对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产生负向作用。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现代大学制度不断细化而演变为制约知识分子精神和大学精神的枷锁,使知识分子精神和大学精神逐渐式微和没落。当前,大学的现代性造成大学知识分子与大学制度之间产生冲突,特别是现代性的大学制度、人事管理体制以及后现代性文化造成了知识分子个性与精神的异化。但是,现代政治的民主化趋向使大学制度也更加宏观,现代大学制度必然成为当代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的调节器。一方面,应该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实现大学精神回归其独立、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古老传统,实现大学知识分子角色的重塑,重塑其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创新者角色,重塑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言人角色,重塑其作为批判者角色。另一方面,应该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实现大学精神和知识分子精神的救赎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借助于大学章程的制订,实现大学民主政治的建立;另一方面,通过终身教职制度的建立,保护大学教授的学术身由和言论自由,从而使大学制度、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三者走向和谐。
【关键词】:知识分子 大学精神 现代大学制度 历史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6
- 1.1 研究缘起10-14
- 1.1.1 知识分子治学的“真”被功利主义所侵蚀11
- 1.1.2 公共性的缺失导致知识分子精神之“善”的式微11-13
- 1.1.3 知识分子精神之“美”的消解13-14
- 1.2 研究综述14-23
- 1.2.1 关于知识分子概念与精神特质的研究15-20
- 1.2.2 关于大学精神的研究20-22
- 1.2.3 关于大学制度的研究22-23
- 1.3 研究方法23-25
- 1.4 研究思路25-26
- 2 互生互长:知识分子与大学关系的厘清26-42
- 2.1 知识分子的概念缕析26-32
- 2.1.1 知识分子的词源学考证26-29
- 2.1.2“新型知识分子”的代际划分29-32
- 2.2 批判精神:知识分子的类特征32-36
- 2.2.1 知识分子的类型32-33
- 2.2.2 社会批判: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与学术责任33-36
- 2.3 精神共契:大学成为知识分子社区的内在逻辑36-42
- 2.3.1 大学与知识分子共生的历史渊源36-38
- 2.3.2 大学对知识分子的再生产38-39
- 2.3.3 知识分子对大学的推进39-40
- 2.3.4 大学——知识分子最后的社区40-42
- 3 断裂与弥合:我国现代大学与知识分子关系的历史演变42-61
- 3.1 中国近代大学的发轫与知识分子的启蒙(1898—1919)42-46
- 3.2 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的共契与凸显(1919—1949)46-52
- 3.3 政治规训下大学与知识分子的式微(1949—1976)52-57
- 3.4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现代大学精神的复苏(1977— )57-61
- 4 冲突与和谐:现代大学与知识分子的精神重塑61-82
- 4.1 大学的现代性与大学知识分子的冲突61-69
- 4.1.1 大学制度与大学知识分子精神的异化65-66
- 4.1.2 专业化制度对大学教师的异化66-68
- 4.1.3 后现代文化的侵蚀对大学教师的异化68-69
- 4.2 大学知识分子角色的重塑69-74
- 4.2.1 重塑大学知识分子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创新者”角色70-71
- 4.2.2 重塑大学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共利益代言人”角色71-72
- 4.2.3 重塑大学知识分子作为“批判者”角色72-74
- 4.3 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与知识分子的救赎74-82
- 4.3.1 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理性:维护学术自由75-79
- 4.3.2 现代大学制度的工具理性: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79
- 4.3.3 大学章程:新时期大学实现职能的有力保障79-82
- 5 余论82-84
- 参考文献84-91
- 后记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若干原则[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高新发;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走多样化发展之路[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洪艺敏;知识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崭新课题[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邬大光;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5 康乃美;“两个转换”是现代大学制度确立的关键[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6 叶信治;刚柔相济的现代大学制度浅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7 刘清华;我国现行大学制度的缺陷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8 高磊,赵文华;深化“院为实体”改革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5期
9 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主题及主要内容[J];江苏高教;2004年04期
10 高桂娟,张应强;现代大学制度演变的文化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霄兵;;加强教育法学研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代序)[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张金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功能分析[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3 姚孟春;胥辉;;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破解“三个难题”[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祖超;;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陈立鹏;杨阳;;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大学章程的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6 朱雁津;朱旷怡;陈艳明;;现代大学制度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探析[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7 杨克瑞;;从利益合谋到权力监督: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变革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磊;;大学章程四题[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9 王大泉;;我国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关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N];河北日报;2009年
2 邬大光 厦门大学副校长;何为现代大学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凤娜;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还原大学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内蒙古大学校长助理 梁家峰;从三个维度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唐景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面临五大难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 李宇明;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高靓 清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晓阳;稳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吕慎;用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校社会职能[N];光明日报;2001年
9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成长春;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曲恒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亚玲;论我国学术转型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明华;现代大学的治理逻辑及其在中国大学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晶;依法治校视域中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王岩;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付瑞红;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秀丽;软法视野下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选择[D];兰州大学;2012年
7 张莉莉;基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大学办公部门职能转变[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8 陈忠;检察视野下的高校职务犯罪预防[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9 孙松;现代大学制度下新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0 王亚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文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34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3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