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决定理论 自主支持 自主性动机 创新自我效能感 学习目标导向 性别 创造力
【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力量,-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中的高等人才在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学者和高校管理人员表示我国研究生创造力水平不够,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切实的提高研究生创造力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导师制,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中的关键领导人物。本文将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和组织领域研究,构建导师自主支持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机理模型,该模型中首先分析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直接影响的原因,然后从学生在获得导师自主支持后带来的两个心理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多重间接机制,两个心理变量分别为自主性动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分析它们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另外本文也分析了研究生学习目标导向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中的情境化作用。最后分析了性别差异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中的调节效应。本文通过对某研究性大学的260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以上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有正向的影响。即当学生在科研中,感知到导师更多的自主支持时会表现出高的创造力(2)自主性动机在导师自主支持研究创造力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导师自主支持下,学生会产生较高水平的内部动机,同时也促使外部动机的内化,进而对创造力产生促进作用。(3)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导师自主支持研究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导师自主支持下,学生对自身创新成功信心增加,在科研中表现出更高创造力。(4)学习目标导向正向调节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即高学习目标导向的个体相对于低学习目标导向个体,在导师自主支持下表现出更高创造力。(5)学生性别差异在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相比于男性,在女性研究生中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更强。(6)通过对导师自主支持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调节效应探讨,我们认为导师自主支持会直接促进研究生创造力,同时还会引起学生心理层面上的变化,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动机和创新自我效能感,进而对创造力产生影响。另外直接作用的过程还会受到学习目标导向和学生性别差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自我决定理论起源于西方自主的文化背景下,学者表示其在中国传统的集体文化主义背景下是否具有适用性值得探索。本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研究生敦育中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提出导师自主支持指导风格,并且借鉴其在组织领域的研究来探讨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 一定程度说明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第二,探索了导师白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机制。从学生心理层面变化入手揭开了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影响的黑箱,另一个层面上也说明了个体心理资源对创造力具有重要影响。第三,探索了导师自主支持的情境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学生学习目标导向和性别差异在导师自主支持研究生创造力中的调节效应,丰富了导师指导的情境因素研究。最后,本研究基于研究结论对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招生考核、导师考核、培养政策方面提出建议,同时对于研究生导师在指导方式、师生关系培养、创建实验室文化氛围方面给出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庚生;创造力教育初论[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林丰勋,杨丽娟;论创造力与创造力培养[J];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5年04期
3 韩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考试周刊;2010年32期
4 李千千;;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创造力[J];时代教育;2013年09期
5 陆小芳;;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年25期
6 彭龙羽;美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J];安徽教育;2004年05期
7 ;青少年创造力现状堪忧[J];云南教育;1999年14期
8 徐心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力[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9 ;美国专家谈孩子的创造力培养[J];福建农机;2001年03期
10 屈波 ,刘拓;试论高校创造力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加好;;论创造力的结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振文;王瑞;;计算机辅助“图画教学”与中师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3 高永吉;;发展创造力教育 迎接新世纪挑战[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杨伟刚;王有智;宋宝萍;申继亮;;中德教师创造力内隐观及其归因的比较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孙丽丽;;注重个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成俊;;浅谈珠心算与创造力培养[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春梅;;探究式学习与创造力培养[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李治国;韩爱珍;;浅谈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A];山西省创造学会创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专辑[C];2001年
9 陈章鸣;;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的运用[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昀;美国:标准化教学扼杀孩子创造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苏军;应试教育阻碍创造力培养[N];文汇报;2010年
3 河南省宁陵县刘楼乡吕集小学 张跃;培养创造力,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N];学知报;2011年
4 朱丽慧 周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N];济宁日报;2009年
5 张泽科;创造力的火把是怎样点燃的?[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创造力培养:不要对结果过度关注[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记者 张学珍;重视孩子创造力渐成共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马抗美 翟立原;2000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情况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青少年,创造未来的力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檀成华;导师自主支持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田丰海;谈涂鸦美术对幼儿创造力潜意识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付前前;影响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生成之关键因素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4 李艺潇;高职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列富;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丽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军;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9 刘鸿晨;创造力培养教学模型研究及教学支持平台的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5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285297.html